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国家鼓励各级学校积极开创更多民族体育项目进校园来增强学生素质,这给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步入高校体育提供了机会。舞龙舞狮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基础,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具有多种的意义和多方面的价值,尽管当前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还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地方,但江苏省普通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现状已表明,普通高校开展舞龙舞狮运动是可行的,前景是乐观的。今后还需采取借助校园文化建设,加大龙狮文化宣传;降低技术难度,开展形式多样;转变认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利用比赛,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和立足市场,解决现实中的经费难题等对策,以便加快舞龙舞狮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开展。  相似文献   
2.
城市体育营销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之一,对提升城市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等,以城市营销理论为基础提出城市体育营销的理念,阐释城市体育营销概念,提出城市体育营销基本策略。结合重庆实际探讨重庆的城市体育营销,提出树立城市体育形象,打造城市体育品牌,努力培育体育人口,加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3.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关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研究在史料蒐集与整理的基础上发现中央国术馆武术教学模式为“打练结合”。基于此,运用历史比较法、文本分析法和逻辑归纳法,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了研究。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武术应用能力为主旨,将武术的基本功、套路和格斗进行组合练习的一种教育实施程序。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代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使其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始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4.
武术在柏林奥运会上的表演实现了其与现代奥运会的首次接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一定的启示意义。在史料搜集与整理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法、逻辑归纳法和历史比较法对武术奥运首秀的前因后果展开研究。竞技是全面抗战前武术发展的主要内容,张之江此间积极推动武术竞技化改造。至柏林奥运会前夕,为了寻求参与奥运会以向西方推广武术并学习竞技化改造经验,张之江率先发起了奥运竞技的倡议。然而,体育协进会转从展示国家形象的现实利益出发,决定派出武术队随队参与表演。基于此,武术的奥运首秀由"竞技"转变为"表演",并依此为主体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柏林奥运会期间,武术在德国6个城市的12场表演获得了积极反响,却并未借此历史机遇学习奥运精神促进近代武术沿着竞技化之路进行提升。面向未来,从武术奥运首秀中至少可以得到两点启示:传承"套路表演"实施精准传播以提升武术"走出去"的影响力;发展"技击竞技",在文明互鉴中始能提高武术"走出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回答好传统武术“能否比、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是解决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关键议题。民国时期,官方搭建竞技平台是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保障,且在处理“技击”抑或“表演”关系问题上积累了“套路演练为辅助,对抗竞技为主体”的历史经验,先后经历了开放式规则下的技击、“打点”抑或“击倒”的模仿、分类设规的优化、以及“表演”超越“技击”与“打演分途”的局面。回顾和总结民国时期传统武术竞赛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主要有:设置传统武术管理的官方机构,主导和推动传统武术竞赛高质量发展;倡导文明化的竞技比赛,提炼和优化不同优秀拳种技击技术体系;设置多层次、多类型的竞赛形式,建立和完善相应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6.
挖掘历史、探究本土经验以观照当下是研究武术教育问题的重要理路。对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的思想渊源与开展基础、教学实施及其成效进行研究发现:中央国术馆通过贯彻和实施“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为中国近现代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武术人才,成为中国学校武术专业教育的开拓者;囿于强种救国的时代背景,该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未能有效探索武术教育的“技外之理”。 从中央国术馆“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表演”和“技击”应成为武术专业教育术科教学的“一体两翼”;从“打练结合”到“打练融合”方能实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重视“打练融合”技外之理籍以落实武术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日渐重视,不同领域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同时,随着城市化化进程的加速与西方文化强势涌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不乐观.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涵养,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新思路.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思想为基础,就此提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提出重视传承人的保护,促进信息化传承,提高校园传承三个方面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风筝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风筝运动起源于我国,关于风筝的发明有墨子发明说、战争起源说、娱乐起源说三种说法。文章并就风筝的国外传播,风筝运动现代化发展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解释学视角下的我国民俗体育本质解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文化发展规律的学科,文章分别以文化人类学中的功能论、进化论、传播论三种基本理论为视角对我们传统体育项目舞狮进行分析。基于此,分别解释了舞狮文化的功能论、进化论、传播论,并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