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体育   8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治理背景下,现代奥运会已发展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全球性社会活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而言,国际奥委会颁布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奥运会新规范》体现了奥运城市塑造的几个特点:规划的长期性、持续发展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梳理1896-2020年奥运城市的发展历程发现,由奥运会衍生出的奥运产业、城市建设规划和“奥运遗产”能够驱动奥运会举办地的城市化进程,因此,在借鉴往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之际从4个维度将北京塑造为奥运城市,即贯彻中国新发展理念,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奥运会改革措施塑造奥运城市,促进北京城市建设;强弱项、补短板,提升中国冰雪运动项目的竞技水平;完善中国冰雪运动产业链,传承北京作为奥运城市的“冰雪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体教融合的背景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是将教育系统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系统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并,由体育和教育部门基于政策驱动共同命名的青少年体育组织。以已形成体育发展特色和具有较好体育工作业绩的普通中小学校为调查对象,运用实地考察、专家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认为,专业体育资源、组织服务与管理、体育师资队伍和社会服务融合是影响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的主要因素;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存在体育和教育系统未共担专业体育服务、共建双重培养目标、共创师资保障机制和共寻社会治理路径等壁垒;合并命名旨在共破壁垒、互补资源,实现以体育教学专业化和体育课程专项化为手段普及体育运动技能,以及以体育项目布局网络化和学校体育精英化为手段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定位。基于此,提出有序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活动、合理规划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发展、灵活调配体育师资和招收特长生、强化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外部治理等对策,旨在通过依规治校、依标创校、依策荣校、依评促校等路径实现功能再造。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加速跨国界、跨文化、跨领域多边合作,体育在促进全球价值认同、实现跨域文化融合、消解全球利益冲突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当前,体育参与全球治理呈现国际体育组织引导全球体育发展、职业体育引导体育产业发展、大型体育赛事引导城市发展和人文精神引领大众体育发展等趋势。研究认为,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角色由“参与”向“主导”转变、地位从“边缘”向“中心”转移、方式以“单一”向“多元”转向,需以贡献中国体育治理方案、建立网络体育组织体系、形成体育合作治理模式、拓展体育治理参与范畴、遵循全球体育治理秩序等举措,推进我国参与全球体育治理的体系和能力向纵深化、持续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赛事安全风险防控对体育竞赛表演业的规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价值。在我国体育赛事审批权取消背景下,群众性和商业性赛 事规模急剧增加,而赛事安全风险防控相关的理论研究却有所不足,尚缺乏体育赛事安全风险防控治理模式。为此,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英国里奇韦挑战赛和美国硬石100英里耐力跑的安全风险防控治理经验,发现英、美越野跑赛事的安全风险防控治理以政府规制和依法治赛为治理理念,坚持相互协作、互相制衡的治理原则,总体呈现出规范化、法制化、流程化及科技化的治理特色,形成了社会政府型和社会主导型的治理模式。基于案例分析,提出我国体育赛事安全风险防控治理应加强政府规制,营造体育赛事安全监管环境;制定执行标准,强化体育竞赛表演业行业自律能力;鼓励社会参与,制定体育赛事安全风险应对方案;塑造安全认同,筑牢全域人员职业素养根基。  相似文献   
5.
组织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支撑和基础,更是举国体制的核心。以浙江省“社会力量办体育”中竞技体育改革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国家—地方关系下的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及所隶属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体校等事业单位分别作为竞技体育治理主导和主体,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治理框架。基于此,归纳了竞技体育线性化单向治理、部门化内部治理及行政化孤岛治理的壁垒,并认为纵横交错的多元化组织以多种机制并存的方式,成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组织状态。第二,各级体育及相关行政机关、国家及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及专业队、市级和区县体校、普通学校及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形成了相互作用、彼此支撑的多元主体传导式服务、协同治理网络式服务、资源共享耦合式服务组织关系;并以制度保障、组织支撑和柔性治理等治理逻辑,以及竞技体育全域化政策体系、网状化组织体系和协同性组织环境作为组织关系的生成机制,为实现国家主导整合各方资源共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组织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支撑和基础,更是举国体制的核心。以浙江省“社会力量办体育” 中竞技体育改革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国家—地方关系下的各级体育行政机关及所隶属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和体校等事业单位分别作为竞技体育治理主导和主体,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基本治理框架。基于此,归纳了竞技体育线性化单向治理、部门化内部治理及行政化孤岛治理的壁垒,并认为纵横交错的多元化组织以多种机制并存的方式,成为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组织状态。第二,各级体育及相关行政机关、国家及省级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及专业队、市级和区县体校、普通学校及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形成了相互作用、彼此支撑的多元主体传导式服务、协同治理网络式服务、资源共享耦合式服务组织关系;并以制度保障、组织支撑和柔性治理等治理逻辑,以及竞技体育全域化政策体系、网状化组织体系和协同性组织环境作为组织关系的生成机制,为实现国家主导整合各方资源共促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体育志愿服务是建设体育强国的工程之一,也是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分支内容。以“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为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等战略,成为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的驱动因素。第二,“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形成了以行动项目为驱动、行动组织为主体、行动内容为内核的实践逻辑,在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行动效果,表达了国家促进乡村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善良意愿,既彰显了国家补齐乡村体育资源短板的善治能力,也实现了国家善治的目标。“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计划由行动项目、行动组织、行动内容、行动效果和行动结果而构成的基本逻辑,为国家及基层体育治理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持。第三,“体教融合走基层”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行动是通过建立国家动员机制、国家组织机制、国家改造机制及国家发展机制等,从而实现了更高的跨部门行政效率、更低的体育专业资源调配成本、更好的国家和地方多级互动服务,及更多组织机构管理者协同服务乡村青少年体育教育事业的目标,为探索中国特色体育志愿服务行动机制等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是彰显学校体育特色及培养后备人才的新领地。构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启动命名创建工作的首要环节,旨在发挥其规范、引领、杠杆等作用。参照政府绩效评估方式与逻辑,采用专家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形成由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管理、资源投入、办学过程及效益产出4个维度的64个指标构成的测评体系。从确立发展目标、提供发展保障、开展特色活动及呈现发展成效等方面,落实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场地设施、专业师资、技能普及、人才培养、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等深化体教融合的政策举措。同时,提出开展分类、分级、分项等评估工作及挖掘多元化活动、多类型赛事及特色化课程等特色亮点的未来实践应用路径。  相似文献   
9.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资助14 252万元开展了2 506个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活动,以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活动,提升其身体健康素质与体育技能水平。研究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分别对其中29个省(区、市)的冬夏令营机构共计1 128名冬夏令营从业人员和19 015名青少年学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从参与机构分析,通过政府差额补贴方式运营的冬夏令营机构数量最多,各机构开展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技能培训、身体测试、比赛交流、体育文化等多个类别及跆拳道、篮球、足球、羽毛球等近120个体育运动项目,每节课时长多为60~90分钟,充分满足青少年体育锻炼和技能学习需要;从从业人员分析,其师资情况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和年轻化发展趋向,指导人员年龄多在40岁以下,包括专业教练、体育教师、退役运动员等多类成员;从参与学员分析,大多参与学员集中在小学学段,并且其体育基础较为薄弱,参与冬夏令营课程以基础技能学习为主。为促进体育冬夏令营科学开展,建议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创新组织工作方式,培育师资人才团队,建立科学课程体系及促进市场商业开发,以此打造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0.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体育事业改革的任务。按照"政策分析呈现现实景况、国际镜鉴提供参考经验、中国方案谋划未来蓝图"的逻辑,研究认为实现青少年健康发展是实施《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政策目标,要从学校体育、各级各类体校、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和社会体育组织四类主体,以消解政策壁垒、实现目标融合来承担时代使命。作为我国体教融合镜鉴,英国与我国体育和教育职能部门划分较为相似,且以政府、社会和市场协同实施的《体育、学校体育和俱乐部联合战略》,启示我国体教融合政策执行。从体教融合组织治理、活动开展、赛事运行、人力资源和保障举措五个方面,提出以共促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组织,激发青少年广泛参与的多样化活动,兼顾普及与提高目标的多层级赛事,培育高素质服务能力的复合型师资,整合政府、社会、市场多领域资源为一体化体系,形成体教融合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