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改革的潮流冲击着高校体育这块地盘,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受到严峻挑战,有必要重新认识。一要突破凯氏模式立足三个面向众所周知,建国初期,凯里舍夫体育教育理论输入我国,不久,各级学校均相继采用凯氏方法进行体育课教学,直到“文革”开始而告一段落。这种体育教学程式,比之旧中国的“自由式”课堂教学要规格得多,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是,在改革的今天,有些人脑子里头还依依不舍地留恋五十年代凯氏型的那一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课教学,要向学生传授相当数量的体育知识,基本活动技能和进行一定的身体锻炼是自不待言的。但如何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他们掌握独自锻炼的能力和科学办法,从而取得打开“创造健康”大门的钥匙,则是一项更富有长远效益的任务。本文试图就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向同志们请教。  相似文献   
3.
一、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原因(一)主观方面:存在“二轻二重”的倾向,即在教学上重技术轻锻炼,在行动上重训练轻教学。(1)在教学上重技术轻锻炼,主要是由于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没有正确的理解造成的。回顾我国体育教学的成长发展,受欧美和日本、苏联等的影响较深。特别是五十年代初期,一边倒的学习苏联,凯里舍夫的体育理论思想在我国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