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张更立 《现代教学》2011,(11):78-78
不同类型的生命,其生命生成的节奏和绵延的张力是各不相同的,每一类生命主体都有着自己的内在时间规律。儿童也是具有自身特性的一类生命主体,其生命的生长与创造过程也表现了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其各种自然倾向和能力的生长都是要按照自身的节奏和张力在自己的时间中达成的,所以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内在的时间表相匹配,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长的作用。我们把这种以儿童生命的“真正的时间”为依据的教育时间观叫做真正的教育时间观。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对人的存在与生长方式最为关切、最为明了的概括。不同的人因其禀赋潜能、成熟水平和经验背景等方面的不同,都是独具个性特征的价值主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幼童特殊的身心特点,使其有着独特的精神生长逻辑和内在规律,使其在与生活世界的意义关涉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生活过程。探析幼童精神生长的基本生活逻辑,澄明幼童精神生长的基本意蕴,有助于揭示幼童精神生长的秘密,并为理解儿童教育的本质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沈静  张更立 《中国德育》2006,1(9):25-27,64
我国传统的教育一直偏重于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和解释儿童的不良行为,而相对忽视对个体认知心理规律作用的认识。认知失调理论的提出为辅导和矫正儿童的品行不良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有效实施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实践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5.
有效性学习是儿童教育理论与实践追寻的核心问题之一。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体性、生成性、情境性、差异性和社会性,这为探讨儿童的有效性学习提供了新视角。教育者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效的支持、构建学习共同体等措施,帮助儿童实现有效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与同龄同伴交往相比,异龄同伴交往表现出非对称相依性、非竞争性和角色匹配适宜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异龄同伴交往活动成为改善交往不足儿童和交往不当儿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式.教育者应为社交障碍儿童创设参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与条件,并注意在环境创设、交往引发以及交往过程的疏导等方面做好相关的支持性工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传承文明、育化个性、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教育,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重大挑战。“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要,这样,使得作为基础教育之初的小学教育民主化建设被提到日程上来。教育民主化的追求成为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趋势之一。一、小学教学情境中教育民主化的内涵《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  相似文献   
8.
培养幼儿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人在一生中扮演着种种角色,就个体而言,有以生物因素为基础的性别角色;就家庭而言,有构成家庭的家庭角色,如爸爸、妈妈、儿子或女儿;就社会而言,有维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社会角色,如农民、工人、医生、警察、教师、军人等。就个体发展过程来看,出生后在家作子女,入学后在教师面前当学生,参加工作后有了职业角色,有了子女后又为人父母,等等。每一种角色的相应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学习。所以,只有培养良好的角色意识和角色扮演能力,幼儿才能切实地认知自己身边的各…  相似文献   
9.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理论开辟了教育研究的新视野。他对非连续性教育的原因、形式及其应用的详尽深入的论述给现代幼教 ,如课程改革、发展转折期的疏导、教育氛围的创设、师幼互动、开展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等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充满着功利主义和工具理性的影响,教育的目标逐渐偏离了本来应该追求的东西,教育崇善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被重新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