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综合类   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探讨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文章对大学三年级学生学习《PCR技术》双语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该调查结果对指导《PCR技术》双语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殿香 《考试周刊》2013,(49):67-67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合作学习,还是展示探究的过程与结果,都需要用一定的数学语言准确地予以表达,这就是交流。交流可以帮助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彼此分享,提高学习效率。那么怎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验室连续4代棉铃虫生长状况的观察,对饲养棉铃虫的抗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防治棉铃虫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把解剖刀刀柄插入成熟苹果中,然后抽出,上面则粘附着许多苹果果肉离散细胞。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把粘有离散细胞的刀柄在水滴中涂几下。加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把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适当调暗些。在低倍镜下就可清楚地看到分布均匀、极少重叠的离散细胞。如果再加一滴碘一碘化钾染液染色,效果就会更好。这时可以看到细胞核被染成黄褐色,细胞壁被染成黄色,  相似文献   
5.
依山东大学动物学实验室制备动物DNA的方法稍加改进 ,从济宁市南四湖的泥鳅 (Misgurmus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dabryanus)的卵巢、肌肉等组织提取到适于RAPD分析的DNA。  相似文献   
6.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线粒体DNA 研究始于80 年代中期, 该技术对鱼类群体结构分析和种内、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生物学研究初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研究了南四湖大鳞副泥鳅生物性状,研究表明体色变异比较大;体重、体长、头长、吻长均值分别为26.27、13.74、2.1、O.88,变异系数分别为O.56、O.18、O.158、O.236,以体重变异系数最大;体长、头长、吻长都与体重呈显著线形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0.79、0.66,其中体长与体重相关系数最高;头长、吻长、怀卵重与体长呈显著线形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O.84、O.68;吻长与头长相关系数为O.85。  相似文献   
8.
鱼类线粒体DNA的制备及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王文法制备了鱼类肝胰脏,卵巢,肾脏,肌肉等组织的线粒体DNA卵巢,肝胰脏mtDNA得率较高,适于酶切,用RNase处理,可完全消除样品中过多的RNA干扰。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证明鱼类mtRNA无组织制导性。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草履虫培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草履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亚门,纤毛纲,是动物学教学常用的实验材料,据我们连续三年培养大草履虫的观察记录发现:在培养过程中的大草覆虫形态变化较大,培养早期极易与其他纤毛虫混淆,选择适于学生实验观察的大草履虫培养时间很关键。对常规早熟水稻培养大草履虫来说,12天的培养液较适于大草履虫的分离及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10.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技术在鱼类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是80年代中期兴起的一项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该技术在鱼类系统学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本文综述鱼类线粒体DNA研究技术在鱼类系统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