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初社会职业成为妇女走向自立,实现自我解放的重要途径.为驳斥保守舆论反对和否定的论调,进步时论系统诠释了妇女职业与传统思想近代化的关系.详言之,其主要有三:具有鲜明历史价值、体现现实经济价值、蕴涵浓厚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道德修养思想内涵颇为丰富,其基本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表现有四:理论形态经典理论与传统文化融合、历史发展不断反省与及时完善递进,基本方法理论实践与内外监督互动,内在实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3.
谭嗣同与近代消费伦理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十九世纪末,谭嗣同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猛烈抨击传统黜奢崇俭消费伦理,否定其神圣性与权威性,痛斥它给现实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强调变更判定奢与俭的理论依据,以实际能力而非名份为具体化标准,正确认识俭德,鼓励“尚奢”,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此举对传统消费伦理形成,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封建伦理道德向近代变革,对转化人们思想,促进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季民初,梁启超深入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道德沦丧、吏无廉耻、士无名节、重私轻公、名实相悖等社会陋习。为阐释其道德救国思想,他围绕理论上界定道德概念、近代道德核心为爱国民族精神、近代道德内涵体现为近代私德公德统一、其形成源于理性把握中外道德实质、而主旨在于塑造近代人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证,主张通过立志与修身结合、教育与引导并举、改造与育人互动、道德与制度统一达到塑造新国民,实现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体系中,道德理想可谓其核心内涵之一.究其基本特征,总体而言,主要有四:大同均平与人格理想并存,追求理想与积极践履递进,政治诉求与道德调适互动,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古代)政治文明,从一定意义上讲,特指以儒家为代表的封建政治文明,或儒家政治文明。其基本特征甚多,如果从历史学与政治学相结合角度而论,最主要有四:价值诉求体现为追求统一与崇尚大同双旗并举、内在发展表现为家国一体与中央集权逻辑递进、实际运作呈现为关注人性与道德为先社会互动、内在实质彰显为具体合理与目标合理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建设中,针对政权与政党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董必武明确主张"党员犯法应加重治罪"。此论的提出主要源自革命政权需发挥法律价值效能、建设新政权应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综合创新、摆正党政关系促进政党建设与政权建设、清除传统落后思想追求真正法律平等与寓法治思想教育于具体法律惩处之中等综合考量。其蕴含在理论上民主国家法治与道德建设并举、在实践上中国近代法治建设需注重道德先行、在追求上法律平等实乃一不断完善渐进过程与在文化上消除传统特权重构近代公权任重道远等深刻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刘师培积极致力于伦理道德近代化.他无情鞭挞封建"公德""私德"之弊端,深刻揭露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从学理上界定了近代"公德""私德"内涵,强调在养成良好"私德"基础上,重构以近代"公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其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特色,有利于塑造近代理想人格,对传统伦理道德近代化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十九世纪末,谭嗣同顺应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猛烈抨击传统黜奢崇俭消费伦理,否定其神圣性与权威性,痛斥它给现实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强调变更判定奢与俭的理论依据,以实际能力而非名份为具体标准,正确认识俭德,鼓励“尚奢”,发展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此举对传统消费伦理可谓一次深刻革命,有助于近代消费伦理形成,客观上推动了整个封建伦理道德向近代变革,对转化人们思维,促进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型,不乏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推进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与建设,革命志士从三方面展开中国近代人文精神的时代构建:一是近代人道主义的理论阐释主要围绕仁爱、博爱与人道等方面展开;二是中国近代道德学说的初步构建主要关涉理论有清算"三纲之说"弊害、废除三纲设立道德之法律、彻底改造固有家庭伦理、积极构建近代社会伦理与努力发展近代政治伦理等方面;三是近代理想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