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诺瓦利斯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诗人,受普罗提诺"太一说"、德国先验哲学的影响,在法国大革命席卷欧洲、宗教改革及德国封建内部诸侯分裂的历史背景下,诺瓦利斯仿佛是时代的先知,在其诗文中建构的哲学美学思想及政治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审美意味。其诗文中的超验审美意境对现代社会具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一所学校具备了基本的办学条件后,怎样确立奋斗目标,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兴校的突破口在哪里,是摆在学校面前必须认真回答的一个命题。海勃湾区第一小学选择了“以科研求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道路,把科研的重点放在了课程设置、课堂优化上。在这条道路上,他们已奋斗了四个年头。1997年9月,学校正式启动教学科研工作,加入自治区小学语文整体改革实验的行列。“小语整改”的基本框架是以教学观念的转变为基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为核心,以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优化语文环境,改革教学评价为特征的。在四年多的改革尝试中,语…  相似文献   
3.
本通过对元素化学教学现状的分析,力求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黑人作家拉尔夫.埃里森唯一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也正是这部小说成就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地位。埃里森有一种惊人的能力,能够超越自己的经验限制,自觉把独特的黑人文化与美国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结合起来。他用卓越的现实主义手法刻画了被现实忽略者的精神内核,突出了现代个人的重要价值。本文力图从小说文本主题、艺术技巧及写作视角三个维度出发,结合文化研究、文本内部研究和成长小说理论来观照《看不见的人》所承载的经典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理查德·赖特的《土生子》引发了当时美国社会关于新黑人“暴力抗议”的热议。《土生子》主人公别格·托马斯以“暴力”抗击白人世界的过程,也是焦虑心绪不断阻碍其实现自我觉知、觉醒的心理过程。“暴力”使别格有了自由的可能性,但自我意识能力的匮乏使其在面对生活的考验时,唯有以破坏性冲动来掩盖内心的焦虑。《土生子》中的“抗议”书写融合心理学与文学的跨学科视域,不仅影射出美国的新黑人形象及少数族裔问题,作品的内容结构亦是种族矛盾中弱势群体焦虑心理的直接呈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