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综合类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校务公开 构建和谐校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务公开是高校实行民主管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作为政务公开在高校的拓展和延伸,充分体现了依法治校的精神。它是新时期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搞好校务公开工作,有利于规范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2.
泰皇应是伏羲。秦始皇帝君臣廷议判定“泰皇最贵”的依据应可有三:首画八卦,为《周易古经》的原创者,上古诸多发明均取意于《周易古经》,与伏羲直接相关;教民结绳织网,捕鱼猎兽,成为渔祖猎宗;始画八卦,造书契,用刻画记事取代结绳之政,由此产生上古帝王文籍。伏羲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东方苍龙。以伏羲居首位的三皇五帝上古史体系,始决于公元前221年秦咸阳宫廷议,定谳于公元78年东汉白虎观会议。唐代司马贞增补《三皇本纪》,使《史记》“三皇五帝”上古史体系臻于完整。  相似文献   
3.
由王玉顺同志任编辑委员会主任、由温克勤、王玉顺、周兴春同志任主编的《中华名人与治国》一书,最近已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书共分上、中、下三篇,170目,77万字.此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鉴于往事,有资於治道”、“经世致用”与“古为今用”的传统修史目的与原则,上起传说时代,下迄中华民国,选择历代杰出帝、王、后、名臣等政治家及思想家、军事家关于治国、治军、治学、修身的典型事例,着重评  相似文献   
4.
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徐福其人及其东渡,可得如下结论(1)徐福为少吴族裔、徐国后代、战国后期的秦代“齐人”及琅邪方士;(2)徐福二次东渡不归是一次政治避难行动;(3)徐福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的六七月间,自琅邪港启航,作沿岸逐岛航行,东渡止于日本今和歌山县新宫市;(4)徐福东渡日本,带去了秦代先进的物质文明,形成了弥生文化.  相似文献   
5.
春秋以降,周室衰微,已渐失去对各诸侯发号施令的天下共主的权威;各诸侯的权力日趋膨胀,与周王室保持着名义上的君臣名分。为争霸权,各诸侯国先后卷入改革大潮,社会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不同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改革理论与社会发展模式。所谓改革理论,主要是法家改革理论。就东周各诸侯国的改革实践与社会发展道路的总体而言,所谓法家改革理论大致分为齐法家模式与三晋法家模式(秦法家在晋法家影响下形成,应属于晋法家),前者的代表人物为管仲及管子学派,其改革理论结集为《管子》一书,后者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地主阶级改革实践家即所谓"能法之士"商鞍和地主阶级改革  相似文献   
6.
姓氏源流是上古及三代史领域的一个重要论题。姓起源于三皇五帝的传说时代,"因生以得姓";氏起源于三代,主要是周代,"胙土命氏"。姓氏的社会作用不同,姓以别婚姻,氏以辨贵贱。秦汉以降,"混氏于姓",姓氏合流。齐太公世家姓氏流变可以佐证之。  相似文献   
7.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在学习与研究中国古代史过程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对史学研究有不变的兴趣;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深入的人生体验和百折不挠的殉道精神;要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杰出的写作能力;要认真阅读原典、原著;要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要做好论文选题工作。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共收入本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初小平同志的讲话、谈话一百一十九篇,其中约二分之一的篇章明显地涉及历史,不仅党史、国史多次被引述,而且还有针对性地讲到近代史与古代史.通览全卷,给人留下了一个鲜明的印象:小平同志的著作与毛主席著作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即历史与现实的逻辑的统一.小平同志的著作都是为解决本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国内外重大问题,制定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而发表的.每有所论.往往先从历史谈起.历史是以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现实与未来则是历史的自然延伸,只有熟悉历史,才能了解现实、预  相似文献   
9.
按照汉代今文经学家的托古改制逻辑,欲确立现实社会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绝对政治权威地位,则必先将上古及三代帝王予以神圣化,命相论既已普及于西汉全社会为人们所诚信,则正好担当此任.为此,西汉新儒家不仅将儒家的六本书推崇为西汉王朝官方伦理政治哲学,即所谓“六经”(《乐经》失传,实为叩木 对政治权威地位,则必先将上古及三代帝王予以神圣化,命相论既已普及于西汉全社会为人们所诚信,则正好担当此任.为此,西汉新儒家不仅将儒家的六本书推崇为西汉王朝官方伦理政治哲学,即所谓“六经”(《乐经》失传,实为“五经”),而且又杜撰或采用了一套与“六经”相为表里、形同干枝、专讲术数占验的纬书谶语.据《后汉书·方术列传·樊英·注》,纬书计有《易纬》、《书纬》、《诗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及《孝经纬》所谓“七纬”,共三十五种.关于纬书的产生与盛衰,近人周予同先生考证认为:“纬书发源于古代的阴阳家,起于赢秦”,“盛于两汉,衰于隋、唐”,因此命相论对上古及三代帝王的神圣化完成于两汉,是大致可信的  相似文献   
10.
学报七年     
人一切工作出生,是从鸿蒙中来,云七岁开始读书,是为开蒙,大约20余岁,走上工作岗位,历经40余年,宣告退休,步入衰退。总之,出自自然,来到社会,又回归自然。人生轨迹就是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