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9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8474篇
科学研究   1435篇
各国文化   40篇
体育   566篇
综合类   339篇
文化理论   78篇
信息传播   133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239篇
  2014年   1052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588篇
  2011年   701篇
  2010年   657篇
  2009年   696篇
  2008年   725篇
  2007年   853篇
  2006年   708篇
  2005年   655篇
  2004年   633篇
  2003年   548篇
  2002年   482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14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74篇
  1994年   124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我们闻到泥土的气息,跟随刘鸿伏的文字走进大地的深处,倘佯乡村的世界里。他叙述的平静、清淡,内心却隐隐作痛。在这个仿真的时代,尽管散文变换诸多的称谓,精神匮乏,离心灵越来越远了,缺少思想宏大的力量。刘鸿伏的散文没有打上任何的标签,朴实的写自己的情感。如果把这篇文章称为大地组曲,再恰当不过的,而且是二胡独奏曲。刘鸿伏的《雨天三匠》,选择朴素的材料,渗出庄严和深度的思索,作家笔下的三件物具,都是南方常见的东西,每一件和大地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2.
3.
日本第十五次中央教育审议会6月6日公布了第一次咨询报告要点。报告认为,今后少年儿童所需要的是,无论社会如何变化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以及富有同情心和与他人相协调的能力。这种素质和能力叫  相似文献   
4.
5.
运用问卷调查法,模糊教学法和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速度滑冰技术训练手段进行分析和定位,以便在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进度中能更直接地、更准确地选择最适宜的训练手段。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思想观念与高校体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文献综述和分析法,针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分析了素质及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探析了体育与素质,高等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接轨,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以及高等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应突出创新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以此作为面向21世纪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材改革与构建研究的理论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本围绕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后如何抓住机遇,对做好相关奥运邮票的选题,设计与发行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讨,并为邮政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一种由旧质到新质的前进性、上升性的变化,素质教育正是要不断提升人的层次,实现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就不会有社会和经济的全面发展,更不可能有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而这恰恰是高校学员必须正视的问题,其实质是怎样使新时期的大学生自觉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以支持自然、经济、社会乃至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脍炙人口,意韵深刻,坊间屡有佳译出现,据不完全统计竟有30种之多。这些译文在遣词造句方面各有千秋,引发笔者思考的是这样一个问题: “姑苏”究竟代表了怎样的一个意象?这一意象是否有如实传达给读者的必要? “姑苏,今苏州”,词典上的解释简单明了。但在国人的心目中,姑苏远非一个普通的地名那样简单,从某种意义上说,“姑苏”乃吴文化,甚至江南文化的代言人,小桥流水、吴侬软语只不过是其外在表现罢了。在《枫桥夜泊》的诸多译文中,译者要么将“姑苏”一词直接音译(Gusu,Suzhou或Soochow),要么采取浅化译法,将其译为“the city”或“the town”。如许渊冲先生的译文: 枫桥夜泊Mooring by Maple Briage at Night 月落乌啼霜满天,At moonset cry the crows,streaking the frosty sky; 江枫渔火对愁眠。Dimly lit fishing boats’neath maples saaly lie. 姑苏城外寒山寺,Beyond the city wall,from Temple of Cold Hill,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