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1.
农民工社会处境的再现:一个弱势群体的媒体投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0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重庆视察路过云阳县龙泉村时,农妇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她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温家宝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她就拿到了拖欠的工钱。这起事件将“总理”、“农民工”和“工资拖欠”三个关键词以相当富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借助新闻框架理论(Frame Theory),运用内容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来考 察两岸媒体对涉及两岸关系的重大政治事件在新 闻呈现上有何差异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以两 岸媒体对连战“和平之旅”的报道为个案,提出 两个假设:1.在新闻材料(新闻来源、消息来 源)的选择上,两岸媒体都呈现出明显的内视性 特点;2.在新闻材料的建构上,与台湾媒体相 比,大陆媒体更倾向于使用情节框架(episodic frame)而非议题框架(thematic frame)。研究结 果显示:在选择新闻材料时,两岸媒体均借助对 新闻来源的选择与陈述来体现和支持既有政治立 场和编辑政策;其次,由于政权控制程度及媒体 体制上的差别,在报道敏感的政治事件时,两岸 媒体均倾向采用最有利于其观点表达的报道框架 来完成对新闻材料的建构。研究结果均支持了本 文的两个假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3年来242个冲突性事件传播轨迹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网络对冲突性事件传播的介入和影响,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程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日益加深.其影响体现在:作为冲突性事件传播的发源地;设置冲突性事件传播的议程,引导或改变冲突性事件传播的轨迹;补充或替代传统媒体的功能,发挥联动效应或修正作用.网络提高了冲突性事件被公众看见、被舆论影响的机会,推动了冲突性事件个案的解决,但在促进冲突性议题的解决方面依然乏力.利用网络的积极作用,搭建意见表达和理性对话的公共平台,当是避免或者化解社会冲突的传播之道.  相似文献   
4.
面对奥运赛场危机,很多组织应对失措,为何耐克却能够成功化危为机,而且危机广告效果越来越好?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本研究拟采用个案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选取了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期间耐克的两次危机广告为案例,通过比较耐克在两次刘翔伤退危机处理中媒体使用的差异,来探究社交媒体的优势及其在危机传播中的作用,为业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12起城管冲突事件微博讨论的案例比较与文本分析发现,冲突性事件的网络能见度在整体上有较大提升,但在具体事件上仍差别明显;影响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主导因素,不再是冲突的性质和烈度,而是事件相关主体的话语策略和网络介入程度,网络大V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另外,线下抗争表演与线上话语建构的持续互动也是提升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的重要因素。冲突性事件网络能见度主导因素的这种变化,实则是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2003年12月至2004年3月,笔者深入到所在城市的各级图书市场,从批发市场、图书集散地、专业书店,到旧书市场、大学租书店和地摊,获取了大量的图书盗版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