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网络在给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的同时,也给传统大众传播理论提出了新的课题。其中之一就是,当越来越多的个人、组织、团体等上网成为传播者时,传播者成分的多元化是否会动摇专业新闻传播媒体的地位。网络传播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是对所有“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的解构和颠覆。  相似文献   
2.
与一个人的健康成长一样,中国电视的成长也需要汲取各种营养,在众多营养元素中,“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必不可少的“钙质”。21世纪,世界文化格局不可避免地承接着由经济全球化浪潮所带来的迅猛冲击,即将面临重建新的文化架构。矗立在世界文化交流与对话风口浪尖上的第二媒介——电视,通过传播“全息化”信息,责无旁贷地成为了人类观察异文化背景的重要窗口。然而,这个充满风景和诱惑的窗口也极可能成为西方强势文化大举入侵发展中国家弱势文化的门槛。中国电视,如何避免一场“文化鸦片战争”悲剧的上演,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电视媒体进行市场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面临向收视率要效益的同质化大众节目的激烈竞争,对农节目无疑成为边缘化的小众节目,生存现状未尽人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80%以上,农村农业始终承栽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但是当下对农电视节目却日益缩减,停滞不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于珧 《记者摇篮》2005,(3):35-35
中国的电视纪录片起步于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的创建之初,在46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传统、现代、后现代三个阶段的变迁,形成了自己清晰的发展脉络和完整的风格体系,其写实美学风格也从单一的一元化变为丰富多彩的多元化形式。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电视媒体进行市场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面临向收视率要效益的同质化大众节目的激烈竞争,对农节目无疑成为边缘化的小众节目,生存现状未尽人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80%以上,农村农业始终承载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但是当下对农电视节目却日益缩减,停滞不前。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对农节目该怎样正视来自收视市场的压力和自身改革的迫切要求?值得从业者深思。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从2006年8月5日隆重改版以来,立足辽宁,放眼全国,对大型对农节目《黑土地》进行了全新的打造和品牌重塑,从节目定位、编排方式、栏目包装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有益尝试。在新农村建设的感召下,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连续创造收视奇迹,在超早间播出时段中市场份额连续攀升,甚至达到55%的收视份额,其收视业绩在全国早间时段和对农节目中都是非常罕见的。《黑土地》栏目从而率先一步,成为全国对农节目的领军栏目之一。有鉴于此“,本期关注”这次从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黑土地》栏目进行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于珧 《记者摇篮》2007,(3):12-14
目前,在电视媒体进行市场化管理的大环境下,面临向收视率要效益的同质化大众节目的激烈竞争,对农节目无疑成为边缘化的小众节目,生存现状未尽人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比例高达80%以上,农村农业始终承载着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任务。但是当下对农电视节目却日益缩减,停滞不前。面对着生存和发展的双重挑战,对农节目该怎样正视来自收视市场的压力和自身改革的迫切要求?值得从业者深思。辽宁电视台卫星频道从2006年8月5日隆重改版以来,立足辽宁,放眼全国,对大型对农节目《黑土地》进行了全新的打造和品牌重塑,从节目定位、编排方式、栏目包装等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改革和有益尝试。在新农村建设的感召下,一手抓社会效益,一手抓经济效益,连续创造收视奇迹,在超早间播出时段中市场份额连续攀升,甚至达到55%的收视份额,其收视业绩在全国早间时段和对农节目中都是非常罕见的。《黑土地》栏目从而率先一步,成为全国对农节目的领军栏目之一。有鉴于此",本期关注"这次从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黑土地》栏目进行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