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1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2篇
信息传播   2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宝安日报正式编入国内统一刊号(CN44-0016),周五报,对开4版,公开发行,由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主管主办,于3月26日正式创刊问世。 宝安日报前身为宝安报,创办于1993年7月1日,为省内刊号。经过近8年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近百人的办报队伍、8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和生产大楼以及2万平方米的发展用地,办起了彩色印刷厂,购置了高斯轮转机、华光电脑照排系统及各种配套设备等。(宝安日报公开发行@傅海茫  相似文献   
2.
傅海 《新闻记者》2005,(4):15-16
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在1985年设立了调查性报道奖,新闻理论界则认为调查性报道(Investigative Reporting)源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轰轰烈烈展开的黑幕揭发运动,更早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普利策倡导的社会改革报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调查性报道趋于成熟,并产生了诸如关注美莱屠杀案、水门事件等重大社会问题的调查性报道,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地关注教师的“教”,过多地注重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和教师教学技艺的磨砺,以至于我们在潜意识里渐渐地漠视了学生的“主观存在”。更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观能动性以及生活背景和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4.
张光茫 《生活教育》2011,(12):63-63
梁漱溟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国学大师,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他一生追求两个问题:一是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另一个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为什么。他率真的个性影响了他自己整整一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差异较大,相对而言,做严肃政策研究和位居政府要职的美国人对中国形象的认识离真实的中国更近一些,他们关于中国形象的结论往往经过了比较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美国在任总统对中国形象的表述是建立在美国主流价值观和美国主要国家利益之上的.本文主要考察最近三届美国总统克林顿、小布什和奥巴马对中国形象的大致看法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维坦"是理解霍布斯政治思想的重要概念。卡尔.施密特号称"20世纪的霍布斯",其思想受霍布斯影响颇深,他本人甚至还有一本讨论"利维坦"的专著———《霍布斯国家学说中的利维坦》。本文通过分析施密特对霍布斯"利维坦"观念的研究和批判,以及他对罗马天主教会基本架构的深入探讨,试图勾勒出施密特本人对自由法治的宪政国家的独特思想,及其理论中关于国家主权的发端、形成、构架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大师的寡言     
正寡言就是不喜说话,指人沉默,很少说话。一个恬静寡言的人,往往性格内向,而外表的寡言却与内心的活跃恰成正比。而大师们的寡言,往往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思索。史学大师陈寅恪,用寡言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晚年的陈寅恪,在政治运动的浪潮中,要按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去研究、撰写、发表、出版史学的鸿篇巨著,已经是不可能了。但他又不能违背自己的准则,他只有选择寡言。虽然寡言了多年,但他并没有停止思索与探求。他努力克服双眼失明、又跛一足的困难,凭着极大的毅力,在助  相似文献   
8.
第一组: 1.学生自己用纸准备四个同样大小的圆形,按照教师的要求,分别折迭并用阴影表示出有关的部分。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标出其中的一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标出其中两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八份,标出其中的四份;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十六份,标出其中的八份。 观察各圆中阴影部份所表示的分数,你发现这几  相似文献   
9.
小学数学“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展现思维过程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构想的一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适用于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新授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名家与高考     
正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当代名家笔下独具魅力的高考故事,更让人回味无穷。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余华在《十九年前的一次高考》一文中写道:"高考那一天,学校的大门口挂上了横幅,上面写着‘一颗红心,两种准备’。教室里的黑板上也写着这八个字,两种准备就是录取和落榜,一颗红心就是说在祖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