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永琴 《今传媒》2011,(8):78-79
电视剧视像叙事,深度探求为图像带来了经由视觉又超越视觉的审美体验。深度既意味着意义的获取,又决定了审美介入的程度。从观者审美心理来看,"瞬间"感知是实现深度理解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反观电视剧通俗叙事的传统美学精神,从符号呈现与现实构建、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日常叙事审美性之必要性和可能性。电视剧视像文化借助日常情感的潜移默化以实现深层价值认同,在平俗叙事和诗性美学精神的结合中实现其审美的救赎功能。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版权意识和制度不尽完善的文化背景下,我国iPad报纸免费用户在实行收费之后大幅度锐减,迫使部分报纸放弃收费模式。可见,技术并不是我国iPad报纸发展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收费墙”,如何创新iPad报纸的盈利模式,才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我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发展现状和水平,实现理论型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实验教学改革内容涵盖教育环境、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课内外联动、学生发展、实习基地建设等多方面,全面推进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创新实践型精英人才教育培养的实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学习能力,提高了广播电视实验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进而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了"一张纸、一支笔、一杯茶"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批评是一种具有多层次表现形态和多维度阐释视野的活动形式,"批评是一种行动",形象地说明了批评的实践动态过程。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快节奏、大容量,与电视剧批评的贫弱  相似文献   
6.
宋永琴 《文化学刊》2010,(3):119-123
电视剧叙事研究始终离不开对视像的探讨,本文着重论述了电视剧叙事中视像文化及艺术拓展的美学可能性。从电视剧审美文化角度及其承担的文化功能方面,探讨如何叙述和叙述什么在当今已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顺应媒体融合的业内推进,国内各高校纷纷尝试引进西方教育教学理念和模式,倡导媒介融合型教育改革.“媒体融合型”教育教学的实质就是要突破那种按各媒体种类设置专业方向和课程体系的传统做法,既着眼于学生的学业,更着眼于学生的就业与创业,让学生具备更加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创新实践能力,本文比较中西新闻教育的培养理念和办学机制的现实差异,以及传统教育观念的不同,提倡高校应基于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和现实环境,针对地方媒体所需人才情况,制定更切合实际的培养目标,构建人文素养、伦理素养和媒介素养一体化的“媒介融合型”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视像叙事艺术的定位,最终要落实到其审美特性阐释之上.和语言文字不同,电视剧画面图像"肌质",不能被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单位来考察其审美的效用.面对不断流动中的视像,电视剧观者是对整体经验的感知,是一个具有"格式塔"质的心理完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视像符号具有直观的审美效用,以诉诸情感或理性的丰富形式,作用于观者心理,形成具有"说服力"的叙事话语.  相似文献   
9.
宋永琴 《今传媒》2011,(9):42-43
当前电视剧生产和消费的快节奏、大容量,与电视剧批评的贫弱与滞后之间形成的巨大落差。通过对电视剧批评现状及问题的梳理,将中国重感性实践的体悟批评和西方重认知的经验批评进行整合,树立一种新的批评观念——体验式批评,提倡一种具有主体价值和审美品格的电视剧批评类型,促动电视剧趋向科学、健康、良性的批评。  相似文献   
10.
电视剧视像叙述的可能性与创新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永琴 《今传媒》2011,(6):82-83
本文基于我国电视剧独特的视像本体和文化品性,从理论与实践互动、从符号呈现与现实建构、从艺术生产与观者感知、从技术革新和艺术拓展等不同方面探讨了电视剧视像叙述的可能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