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5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杰作,震撼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 不少新闻界同行打听:穆青现今干啥? 1994年末秋,我去京城出差,专程拜访了穆青。 在穆老的办公室,他正在翻阅新近出版的《了望》新闻周刊,见我走了进来,热情地打了招呼。我仔细端详着这位风雨沧桑的老前辈:两鬓染霜,面色红润,目光炯炯,岁月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他依旧是一副和蔼可亲的神态。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条歇后语:木匠的斧子——一面砍。是指木匠的斧子只有一面开刃,不能两面砍。常常比喻看问题片面,只说一面之理,也比喻处理矛盾或问题偏袒一方。2013年10月2日,有不少家媒体刊发了天安门广场"五吨垃圾"的新闻,报道称:国庆节早晨,天安门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11万人冒雨观看升旗仪式。升旗仪式结束后,天安门广场满地垃圾,最密集处甚至看不到地面。150名保洁员人手一把扫帚,用2辆清扫车和2辆垃圾收集车,以"拉网式"的排兵布阵,花30分钟才将  相似文献   
4.
要为人民多“吐丝”──访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张遂旺著名记者穆青,从事新闻事业半个世纪,写下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人民呼唤焦裕禄》等篇篇杰作,震憾了神州大地。1993年元月,他从新华社社...  相似文献   
5.
别人采撷过新闻的地方,再去驻足,多被同行称为“烫剩饭”。安阳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副台长邓文长,却从别人的“剩饭”屡屡烫出了新的味道,写出了叫响的报道。今年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邓文长,在新闻战线上已笔耕了20年。他遇事总爱在脑海多转几个圈,多打几个问号。1988年金秋十月,当历史以沉重的步履迈出坎坷走向坦途,党的富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大地之时,邓文长琢磨:三十多年前,当中国农村合作化初  相似文献   
6.
2006年4月17日,中央各大媒体在中宣部统一部署下,对林州市原康镇柏尖沟村原党支部书记许东仓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报道。新华社报道的标题是《心碑》,《人民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太行村魂》,《经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他的名字闪耀在太行山上》,《光明日报》报道的标题是《山村好支书许东仓》……全国近20家新闻单位集中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报道一个山村的普通党支部书记许东仓,使这一典型先进人物形象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这些报道从不同角度,选取许东仓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事件,较好地反映了这位山村党支部书记的精神风范,有力地配合了…  相似文献   
7.
从中央到地方,很多新闻单位所采用的稿件,大多出自于通讯员之手。这些土记者、业余记者为党的新闻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写出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但同时,也有相当一些通讯员在采写新闻过程中,不经意地走进了误区。 跳出小圈圈 一些通讯员认为,“游击队”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其实,作为通讯员来讲,自身也有记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就是对身边的事特别熟悉,时效性占有先机。要说劣势,那就是通讯员采写的一些稿件,有狭隘的地方观念,片面地从局部  相似文献   
8.
一去年7月,我们在一家杂志上看到一篇写穆青的文章:《他爱那万顷麦浪》,深深地被穆青那种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事迹所打动。文章其中有一段写了穆青对往事的“内疚”:1966年初,穆青到了河南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整天腰部捆着粗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为此,穆青专门拜访了任羊成,请他脱下衣服,看到的是,他腰部的一圈老茧。  相似文献   
9.
一去年7月,我们在一家杂志上看到一篇写穆青的文章:《他爱那万顷麦浪》,深深地被穆青那种对人民怀有深厚感情的事迹所打动。文章其中有一段写了穆青对往事的“内疚”: 1966年初,穆青到了河南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整天腰部捆着粗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为此,穆青专门拜访了任羊成,请他脱下衣服,看到的是,他腰部的一圈老茧。“‘文革’爆发后,文章没有写成,资料也遗失了,真可惜。我怎么也忘不了那腰部的一圈老茧。”穆青说。 25年过去了,穆青作为一个在新闻战线上工作了40多年的老记者,一次普通的采访,为什么会使他始  相似文献   
10.
勿忘人民1990年,我在翻阅《中国记者》第7期时,看到一篇《他爱那万顷麦浪》的文章,其中有几段是记述穆青对往事的追忆:"1966年初,他(穆青)曾去太行山区林县红旗渠工地,有个叫任羊成的同志,整天腹部捆着绳子,让人从山顶送到悬崖中间打炮眼,除危石.他的腰部被绳子磨出了血泡,一片血肉模糊.下来后,妻子一边帮他脱衣服,一边抹眼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