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2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建立省级党报新体系,是指以省委机关报为核心,构筑针对不同层次受众的系列报刊,形成新闻传播、舆论导向的团队优势,这是省级党报在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坚守和扩大社会主义舆论阵地的重大举措,是党的新闻事业新时期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出现的繁荣景象。一、建立党报新体系的动因省级党报原来基本上都是单位报纸,而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之所以先后创办子报刊,必然有其内在的动机与动力。1、以报刊的多样化适应不同读者群体对新闻、信息需求的差异性,建立党报与群众联系的多条纽带。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要成立报业集团?报业集团的管理体制应该是什么样的?成立报业集团后有什么实质性变化?等等。对这些要害问题,中国报业的高层管理人士近十年来一直感到困惑,也从未停止在实践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富足的社会里,人们都已不太斤斤计较价格,产品的相同之处又多于不同之处,因此,商标和公司的形象变得比产品和价格更为重要。”这给我们办报人的启示是:在报纸市场的竞争中,报纸的形象甚至比报纸的价格更加重要。何谓报纸形象?根据管理学的原理,报纸形象是人们对报纸所具有的情感和意志的总和。认知、好感和信赖是构成报纸形象的三大要素,是报纸的基本形象,它与报纸在市场上的占有率、销售额有着  相似文献   
4.
大众报业集团成立两年多来,坚定不移地推进新闻宣传、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取得了办报、经营双丰收,积累了在创新中做大做强的宝贵经验。此文中介绍的党委一班人要当好集团改革创新的“火车头”、用理论创新指导改革创新、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创新要有制度和人才保证等,源于对实践的总结,很有针对性,对其它报业集团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一分""两统""三协调",形成以党委统领下的"两纵"(宣传、经营组织指挥系统)、"三横"(上中下三层次的横向协调组织)为基本构架的"两分开"集团管理体制. 在体制改革试点过程中,大众报业集团继续进行宣传、经营"两分开"的理论探讨,不断调整机构,完善组织体系,从而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下的"两纵""三横"式"两分开"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人才发展战略是报业集团争创一流的“制高点”。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适应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报业集团的人才有两点特别重要和必须具备:讲政治、讲道德。确保人尽其才、人才辈出,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才体制和用人机制的创新。要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让有为者有位。选人、用人机制的创新必须综合配套、整体跟进。抓好人才队伍建设,也需要强调与时俱进。要切实保证人才队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的提高,使其创新的冲动与激情始终处于动态的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徐熙玉 《青年记者》2002,(10):4-4,7
今年,大众报业集团进行“两分开”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因而集团正在发生“化学变化”。  相似文献   
8.
省报如何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从形势发展和队伍自身变化的实际出发,分析队伍特点,把握加强队伍建设和人才管理的重点、难点,从而批准突破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抓落实,求实效。  相似文献   
9.
去年5月,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丁关根同志来大众日报报业集团视察时,要求集团在管理体制上起“化学变化”,宣传、经营要两分开,子报刊不要既管宣传又管广告、发行、印刷、三产等,经营要都统到集团大经管会里去。集团党委组织大家认真学习领会,对集团各报刊宣传、经营“两个轮子”一齐转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剖析,认为必须进行体制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两分开”:把采编机构、人员与经营机构、人员剥离开来,把新闻报道活动和经营活动尽量分开,新闻报道按新闻规律办事,经营管理按经济规律办事。  相似文献   
10.
报纸读者的逆反心理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也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除,问题在于创造消除的条件。条件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报纸宣传本身。我们在报纸宣传上是怎样注意消除读者的逆反心理的呢?第一,不造假。“四人帮”控制新闻阵地,制造了大量假报道,是读者对报纸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假作真时真亦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