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的短,不仅仅是字数的少。如果篇幅很短,没有什么内容,或者短了,仍然是干巴巴,这不是我们所要求的短新闻。短新闻,有一定的质的要求。我们要求的短新闻,准确地说,应该是短的好新闻,第一是新闻,第二是短新闻,第三是短的好新闻。它应当有这样一些要求:短而实,短而新,短而精,短而快。也就是说,要用最经济的文字和篇幅,迅速、准确、明了地把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这个功夫不是很容易的,正像胡乔木同志在他的文章里讲的那样,这是“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确实很难。一条新闻,要用最小的篇幅,又要五脏俱全,要有新闻要素,又要写得精采,这确实是“事非经过不知难”,但这正是记者和编辑的基本功。如果没有这个功夫,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不能说已经上路。让我们来具体地看一看这几个要求。  相似文献   
2.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年了。1979年廖沫沙同志为邓拓同志的追悼会写了这样一首挽诗: 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巫咸遍地逢冤狱,上帝遥天不忍闻。海瑞罢官成惨剧,燕山化凤吐悲音。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仿佛已经形成一个框架,把一类新闻归为社会新闻,似乎没有什么分歧。但是,认真研究一下,人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并不一致,“社会新闻”这个概念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表现在报面上也有明显的区别。应该说,我们对社会新闻的认识和实践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的,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新闻也不同于旧中国的社会新闻。我们的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中有一部分是涉及社会阴暗面的,如不幸事件、丑恶行为、暴力、犯罪、社会病态等等。有关这类问题的报道,常常涉及法律问题和道德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成为诽谤或者侵犯他人隐私,触犯法律;也可能自觉不自觉地宣扬残暴和罪恶,起了诲淫诲盗的作用,损害甚至败坏了社会道德。这都是值得我们警惕和注意的。这个问题从社会新闻出现不久就提出来了。1914年瑞士新闻业总会提出关于新闻工作者道德的决议,规定“论一国元首非关历史上必要之端者,不得登载;论个人琐屑之事而于群众无关系者,不得登载;震人听闻、摇人心思之事,如某人自尽、某人见杀,以及淫秽等事,不得登载;谣传不实、子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邓拓诞辰80周年。我们把历时14年,刚刚写就出版的《邓拓传》奉献给读者,作为对他的纪念。战争年代,邓拓一手拿枪,一手握笔,用八头骡子载着全部印刷设备在敌后迂回辗转,坚持办报,创造了新闻史上的奇迹。建国以后,面对风云变幻的复杂情况,他始终光明磊落,坚持真理,勇敢而清醒地  相似文献   
6.
阿根廷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演变的教训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美  孙聚成 《国际新闻界》2005,(3):15-19,76
新闻新自由主义议程主张新闻媒体私有化,在外资引进和市场竞争中放松政府管制。阿根廷经历了政府对新闻媒体绝对控制到完全采用新闻新自由主义议程的彻底转变。这种转型给阿根廷社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是导致国家危机的因素之一。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建立符合自己国情的新闻事业发展模式,规避全球化的发展陷阱。  相似文献   
7.
邓拓同志离开我们二十年了。1979年廖沫沙同志为邓拓同志的追悼会写了这样一首挽诗:岂有文章倾社稷,从来佞幸覆乾坤。巫咸遍地逢冤狱,上帝遥天不忍闻。海瑞罢官成惨剧,燕山化凤吐悲音。  相似文献   
8.
用事实说话。就是让事实本身说起话来。新闻避免议论过多,记者不要站到新闻里说很多话,不要写“应当”、“必须”、“认识到”、“我们认为”等等,要让事实本身说话,要表达一种无形的意见。胡乔木同志有一段话讲得很精采,他在1946年《人人要学会写新闻》里讲:“我们往常都会发表有形的意见,新闻却是一种无形的意见。从文字上看去,说话的人,只要客观地、忠实地、朴素地叙述他所见所闻的事实。”  相似文献   
9.
精选材料。1946年新华社给各分社的公开信中,就提出电讯要简练,其中说到不简练原因之一,是“材料不知取舍。一条新闻什么都有,这也要那也要,琐碎的事实堆了一大堆,成为一篇流水帐或一盘杂货摊;而不知掇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致文字冗长噜嗦,而真正典型和重要内容反无法突出。这种现象很普遍,无论军事消息,生产建设介绍或群众运动报道,都常有此种病症”。应当说,这种病症一直到现在还有。只有把一切不必  相似文献   
10.
电视新闻激增的背景是什么?金钱是一个巨大因素吗?公众的要求太多吗?联播公司的一位高级官员发表了以下内部谈话: 问:电视新闻节目在最近几年中会更多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