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视直播》在实现了广泛传播力的基础之上,该如何跳出当前民生新闻的窠臼,提升其影响力?湖北经视作为一个以民生题材为主打的地面都市频道,又该如何在本土地面频道竞争同质化、白热化的阶段.实现向主流媒体的转型.实现政治高度和市场认可的双赢?现以湖北经视《经视直播》为例,对当前民生新闻的转型和提升做出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湖北经视的《咵天》栏目是本省知名新闻故事栏目,多次获得业内好评,在电视节目激烈竞争,新媒体快速分流电视观众的今天,《咵天》长期占有高收视率和高达20%~30%的占有率,不能不说是本土电视业的"奇迹"。奇迹背后,《咵天》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从"使用满足理论"角度分析了《咵天》栏目所担负的传播功能,分析其深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7年湖北经视创办了《阿星笑长开讲》节目,将新闻和娱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包括阿星评时事、阿星讲笑话、阿星出题目、阿星读报纸、阿星抽大奖、阿星念短信。节目的宗旨是:“有事问阿星,阿星来打听”,自播出以来,收视率一路飙升,稳居湖北地区同一时间段电视收视率之首。  相似文献   
4.
已故的中国著名电视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副主任陈虻说过:"什么是电视?现场直播足球比赛那种就是电视。因为在足球比赛的报道中,没有任何一种媒体能够把电视观众从屏幕前拉走。这就是电视,它把电视的本质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1]在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不断侵占着电视收视市场时,打好保卫战、提升电视收视份额的重要方法,就是最大化的发挥电视的本质和魅力——现场直播。2013年,湖北经视推出新闻直播栏目《直播大事件》,打破传统编排规律,用直播的方式报道本地新闻,在电视直播上的大胆尝试,收获了良好的收视回馈。  相似文献   
5.
梁湘毅 《新闻前哨》2022,(21):40-42
大众传播的本质是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1]央视《主播说联播》是一种具有物质化特征的精神生产活动。本文将从话语传播角度,围绕互文性与个性化、多屏景观下的社交化传播及共同价值观下的消费三个方面,分析《主播说联播》的话语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6.
智慧  梁湘毅 《青年记者》2017,(24):83-84
如果说2015年的两会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①那么,在短短的两年中,“两微一网一端”已成为报道与传播的主要渠道.传统媒体观众的信息消费行为的变化改变了新闻报道的供求关系.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理论,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对受众市场的分流这一客观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需要考虑自身的发展趋势,多个层面的转型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技术范式下探讨湖北广电集团的云式报道矩阵及新媒体转型的相关问题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新闻评论具有强烈的新闻性、鲜明的政治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它以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成为新闻报道的点睛之笔。现代新闻传播越来越重视新闻现场和新闻评论,因此,新闻评论作为灵魂和旗帜的地位日益凸显和巩固。一个媒体言论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了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唱响“主旋律”。是媒体的重要使命,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在民生新闻大受欢迎的时代,主旋律报道也必不可少.民生新闻必须体现主旋律。  相似文献   
9.
新闻媒体作为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机构,随着采访设备和技术的改进,微型摄像机等被引入采访实践,使他们有较大的自由去获取想要获取的信息,包括过去使用大设备无法获取的“隐秘性”材料。这种被定名为“隐性采访”和“暗访”的偷拍偷录,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使得很多平常手段不能揭露的丑陋现象公之于众,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而越来越成为电视记获得第一手资料的主要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新闻监督和隐私权保护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节目的崛起,是新闻宣传“三贴近”方针最直接、最形象、最生动的体现。尽管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般来说,民生指的是“人民的生计”(《辞海》),因此,民生新闻就是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和人民生计百态的广义社会新闻,也常常被亲切地称作“老百姓自己的新闻”。作为电视民生新闻记,要做好本职工作,当好人民的“服务员”,除了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必须加强自己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