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今年一月下旬,我与其它几位同志一起参加了省七届人大的报道,这对我来说还是第一次。我长期分管青年、妇女方面的宣传,对其它行业则很生疏,因此,能不能完成大会报道任务,心里惶惶然,很  相似文献   
2.
最近,从山西太原传来消息:一年一度的全国省级党报好新闻评比揭晓,我们编辑的消息《“黄金村”闯进中关村》荣获一等奖,这是这篇消息获得的第四个一等奖。此前,这篇消息曾先后获得新华日报社月度一等奖,报社年度一等奖,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一等奖。在这些奖项中,此稿也都分别获得了编辑奖。在分享得奖喜悦的同时,作为编辑,我们不由回想起这篇稿件的处理过程,从而引出关于编辑”发现力”的思考。 记者要有“发现力”,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最近推出了一本专著,专门谈记者的“发现力”。我们认为,“发现力”…  相似文献   
3.
叶菊华辞职了!消息传开,舆论哗然。有人表示惊讶,有人感到不解,有人笑她太傻……然而,作为当事人的叶菊华来说,辞去南京市园林局局长职务。却感到如愿以偿,一身轻松。因为担任这个角色,原本出乎她的意料,当然更谈不上是地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土记者”沈耕夫6月中旬以来双喜临门:一周内获得两个奖项。几天前《新华日报》寄来获奖证书和奖金;继而又接到《江苏法制报》捎来奖证和奖品。前者是他发表在去年9月份《新华日报》上的《谁为农民写首歌?》一稿被评为本年度好新闻作品二等奖,后者则是被《江苏法制报》评为’95年度优秀特约记者。盐城市仅有两名。 建湖县中堡村农民沈耕夫今年56岁,虽有重疾缠身,但仍笔耕不辍,几十年如一日。每年都有带响的新闻作品问世,《谁为农民写首歌?》的小短文  相似文献   
5.
6.
7.
我们的爸爸姓沈名耕夫,作为农民通讯员,在盐城称得上小有名气。但我们对他的名气可不敢恭维,就说写稿这事吧,怕有近二十家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聘他为“特约记者”、“特约通讯员”。问题就出在“特约”这两个字上,“特约”者,临时也,编外也,就连近湖乡的广播站,也给爸爸戴了个“特约”头衔。可爸爸对“特约”两字还特别看得重,特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的学业水平是否达到了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成为各段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在这个大背景下,海淀区自2007年开始对全区五年级学生开展各个学科的学生质量监测,从而考察本区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及教师教学水平。我校科任教师在学区监测报告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