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科学研究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提到新闻报道,许多人认为只要把新闻事件说清楚就可以了,似乎和博大精深的哲学没有关系.固然,哲学这门学问有其高深之处,却也并非遥不可及.事实上,在新闻报道中,不论我们研究新闻价值判断、选择新闻事实,还是冥思苦想撰写新闻稿件,哲学的思维都隐含其中.  相似文献   
2.
范卫波  李秀芹 《中国科技信息》2004,(24):198-198,192
就一所高校的党委机关报--校报而言,她既是学校党委的喉舌,也是广大师生言论的窗口,是联系领导和师生的纽带,就此而言,她处于领导--校报--师生的中介地位;另一方面,对于一张拥有广大记者、撰稿人和读者的报纸来说,她处于作者(包括编辑、记者及其他撰稿人)--校报--读者的中介地位,同时又是沟通作者与读者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就是中国风格,它是中国文化的体现。鲁迅先生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种文化如果没有独特的民族魅力,要走向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就新闻报道而言,虽然中国的“报纸”起源很早,“新闻”一词的出现也早于西方几百年,但现代意义上的报纸和新闻是舶来品。上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许多有志之士“睁眼看世界”,深深地感受到了西方国家在政治制度、工业生产以及武器弹药等方面的优越,也十分痛恨中国的落后。于是,他们全方位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技术,其中也包括新闻。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传统媒体的高校校报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受到强烈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高校校报寻求改变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准确定位、转换视角、丰富报道形式、创新发展思路是每一份校报都需要思考的问题。鉴于此,山东理工大学报开始实行执行主编制,这一制度既充分调动了报社编辑、记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校报的质量和水平,也为编辑、记者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