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据悉,在昆明举行的中华民族精神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作者一致认为,中华各民族在历史上能以统一为主,在新时期更能团结一致,共图大业,在于有一条共同的精神纽带维系其成员。本人无缘与会,不了解个中研讨底细,但我读过复旦大学顾晓鸣教授主编的“中国的智慧”丛书,深感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正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丛书选题的立意是高超  相似文献   
2.
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出版的辞书不下170种。这个数字,虽然无法比拟于“辞书热”的高峰年代,但仍大大高于建国以来辞书出版的年平均数字。因此可以说,又是一个辞书丰收年。  相似文献   
3.
无庸讳言,《温饱十亿人》这部专著之所以引起举世瞩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本身的价值。用占世界7%的耕地面积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保证人民有饭吃、有衣服穿,谈何容易?新中国硬是用40年的时间解决了,当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壮举。值此国际风云变幻之际,一位西方记者在惊叹中国政权“显得更加不可动摇”之余,总结出的头一条原因就是十多亿人口自给自足,解决了温饱问题,并且建立了一个  相似文献   
4.
丁枫同志的这部书稿有以下三个特色: 首先,这是一部罕见的评论美学家美学思想的读物。在我国的出版物中,美学论集虽不算多,但总算是出版了一些,而专门研究美学家、美学思想的作品,简直可以说是寥若晨星。之所以少,我看主要是写作的难度大。作者既要有广博的知识,又要有刻苦研究美学家大量作品的精神,更要有担得起评论风险的勇气.如  相似文献   
5.
在盛夏的辽东半岛海滨城市大连,北方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出版社的总编辑、副总编辑和代表们聚会评选优秀图书。《中国图书评论》编辑部借机邀请他们座谈“怎样优化图书选题”问题。同行相遇,话题投机,彻夜长谈,言犹未尽,但颇有发人深省之语。现录其要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在图书市场微露转机的情况下,“‘子不语’文化丛书”首批5种就赢得平均每种2.76万册的印数,并同台湾出版界达成合作出版的协议,修订重版工作正在落实中。这种好兆头出现在通俗社科读物当中,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格外关注。孔子都不屑意谈论的“怪力乱神”之类,成为这套从书的话题,选题本身就带有一定趣味性。通观全书,发现问题的关键还不在这里,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才是它的成功之处。作者把诡论、绰号、忌讳、谎言、圈套这一类看来怪异、令人生厌的问题,恰当地摆到人类文化学的层次上,给以全面的科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干了大半辈子图书编辑工作的我,退下来以后欣然受聘于《中国图书评论》,并且一干就是十年,同仁之间,相儒以沫,自信是颇有点缘分的。其一是我很尊敬这家刊物当时的主编伍杰先生。早在1982年,我主持辽宁人民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总编室工作时,曾在《光明日报》上刊登启事,悬赏征求对本版图书的意见。当时外市一家大报发表文章,指摘这种"花钱买批评"的做法是拜金主义,于是在新闻媒体卜掀起了一场争论是非的轩然大波,而率先路见不平、主持正义的是伍杰先生。当时我们素不相识,是他那篇观点鲜明、义正辞严的短文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8.
贵在返璞归真──《凭海临风》读后谌艾杨澜的散文集《凭海临风》,实际带有自传体的性质。自传是“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书或文章”,而该书是以“讲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些经历和感悟”的文章结集,两者不无相近之处。好像有那么一种世俗观念:年纪轻轻时哪能立传?而杨澜的...  相似文献   
9.
江山代有才人出──“跨世纪学人文存”赏读谌艾整整六年以前,我曾访问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该社以执著出版学术专著而著称,一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他们苦心经营数载,包括二十九种自选集的“跨世纪学人文存”又推出首批十一种。抚摩这些装帧典雅、印制精美的...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出版界,常常把商务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亲切地简称为《现汉)}。其原因,不外乎对它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疑问,言必称《现汉》:评论图书编校质量时,主要依据《现汉》。其实岂止出版界,全国报纸开展质量评比时,也曾以《现汉》作为判别字词正误的首选工作范本。由此可见其权威性之强,实用价值之高。对于《现汉》修订第三版的高度评价,早己见诸报刊,我大体都有同感,不必赘述。 本文仅从编辑出版工作使用《现汉》的实际感受的角度,提出几点改进的建议。 一、建议继续精简通假字、通用字。 汉语言文字的通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