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上世纪五十年代,爱国报人曹聚仁活跃于海外华文媒体。1953年至1958年间,他在新加坡《南洋商报》任驻港特约记者期间,对台湾问题进行了观察与报道。特别是1956年后他经常来往两岸被视为国共两党密使后,在海外积极宣传中共关于和平解放台湾的方针,并以抢发独家新闻的方式,为大陆和平解放台湾释放了政治试探气球。总之,曹聚仁以海外报人和国共密使的双重身份,为促进两岸和平统一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专业英语是我国高校新闻与传播学院(系)积极应对传播全球化时代而设立的一门专业课.传播学领域和英语的有机整合是该课程的专业特质.该课程在概念界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巨大的创新空间,同时亟待学术界和业界做出理论论述和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西方新闻传播史(或外国新闻传播史)是高等学校新闻与传播学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推进,随着新闻传播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发展,我们的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需要加强对西方新闻事业的了解和研究,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来。开设本课程旨在阐明西方新闻事业发生、发展、兴衰、演变的过程,分析其中的规律(包括新闻事业内部的以及新闻事业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相互关系上的规律),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掌握历史的沿革,吸收和借鉴前人的智慧。在修完此课程后,学生在思想上形成一种新闻传播史的人文价值和理想。在知识方面,学生可以掌握新闻事业演进的社会背景,不同国家、地区新闻事业的互动关系,不同新闻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网络媒体对传统新闻传播格局的影响,当代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的构建等,并且在基础知识方面不断求新求准,不断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能力方面,掌握进一步研究西方新闻传播史的发展规律、脉络及动因的方法,并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此为镜鉴。二、实行双语教学的原因多年来,国内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对课程的教学十分重视,以中文为基础的课堂教学和教材已经比较成熟。然而,为何现在要在此课程的教学中实行双语教学呢...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当下微博骤兴的背景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以首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分析他们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与习惯入手,重点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微博使用习惯的因素是多重的;大学生对微博上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相异;大学生群体中鲜有通过微博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的政治互动行为。  相似文献   
6.
2009年美国灾难大片<2012>在全球同步上映.这部影片情节老套,却在全球引发了人们对于所谓"世界末日"的揣测,甚至是恐惧,以至于科学家们不得不亲自站出来辟谣.  相似文献   
7.
2008年奥运会后,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站在了全球媒体的聚光灯下,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和检视.与其他国际化大城市一样,北京在国际化进程中也面临着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进行新闻史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与方向,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反思我院传播学专业新闻史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优化方案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际时事评论”(简称“国际时评”)在主体、形态和传播渠道方面产生了明显变化,但在事实依据、问题意识以及对国内外舆论的引导和影响方面保持不变.通过以中国媒体对“棱镜门”事件的评论为例,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国际时评在表象上的“变”与本质上的“不变”.认识上述“变”与“不变”有利于中国媒体顺应新媒体时代,增强正确引导国内舆论、积极影响国际舆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热播及其引发的热议已经成为2012年上半年的一个文化热点现象。本研究采用了内容分析研究方法,以该片的画面和解说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反映的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进行实证研究。鉴于该片的叙事特点,笔者采用了全样本分析,即对所有分析单元(46个叙事段落和14个开头结尾段落)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包括4级指标的中国社会价值观指标体系。本研究是国内首次采用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对纪录片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进行的深入研究,在分析单元上突破画面分析或分镜头分析的模式,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创新。本研究发现,该纪录片在画面上主要反映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终极价值观;而片中呈现的食物生产则体现了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就传统价值观而言,有3个主要发现:1.勤劳、耐心、节约和传承香火/传承技艺是该片体现得最多的传统价值观;2.全片注重体现群体的集体主义价值观;3.该片重视"家庭"和"亲情"等中国元素。在现代价值观方面,该片反映了以"个人成就"为终极价值的现代价值观与中国的传统价值观相互融合、和谐共生。其中,追求进步、自我实现和自我肯定、开发资源和讲求效率成为排在前四位的现代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