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06年4月26日,辉县市盂庄镇党委副书记范海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活动动员大会,领取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一时间,“父子两代同为全国劳模”被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是以社会大众为视觉,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把他们身边和生活中的事作为报道的支点,把话筒、镜头对准他们,把画面、时间留给他们,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播报形式来报道与大众生活、工作、学习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以“平民化、主人翁、贴近性、服务性、低视觉、广参与”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论电视新闻的深度与时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今,在信息爆炸时代,新闻传播(特别是广播、电视新闻)发生了质的飞跃——传播信息不仅要快,同时,受众又往往被眼前漫天飞舞的信息“轰”得眼花缭乱。这就要求记者,在重大新闻面前必须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视性,努力把第一落地时间的新闻做新,把第二落地时间的新闻做深。笔者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下面想着重谈一下电视新闻的深度与时效性。从现代传播学的效果看,电视在各种传播媒介中效果最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视具有题材多样、声画并茂、视听兼备、内容丰富、时效性强等特点。电视所特有的表现形式,说明加强电视深度挖掘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多元、多变的特征日趋明显。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日趋增强,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倾向。各种社会文化相互激荡,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在这种形势下,电视受众已不再喜欢那种居高临下、严肃宣教、纯政治的“硬新闻”。那么,转型期的电视新闻就应该适时改变策略,以一种平等的视角交流,让新闻充盈着一种温情脉脉的关怀,寓教于乐,使新闻软化、故事化、社会化、娱乐化。浅析起来,笔者认为应有这样一些特点。一、着眼大局,电视新闻要强化传…  相似文献   
5.
未来社会将是一个和谐发展、形态多样的社会。那么,人们置身在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的环境中,获得信息渠道的选择余地会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的画面语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面不仅是电视新闻,也可以说是所有电视节目最基本的元素。人们褒扬某些电视新闻值得一看,就是因为它的画面在形体、色彩、表情、空间等要素中赋予了充足的信息细节,是在实实在在地说话。这是电视新闻区别于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的基本特征,一条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有独具魅力的画面。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电视记者提供了大量值得记录的动人画面,精心策划、组织、拍摄好每一组镜头,无疑将增强电视新闻的感染力。那么,要使每个画面都具有可视性,电视记者必须注重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电视新闻画面语言的真实性。在…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今天,作为电视媒体,宣传报道荣辱观固然非常重要,但是,针对目前荧屏上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就媒体自身的荣辱观建设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当前,同样一个新闻事件往往被众多媒体所关注,当地的多家电视台在拼时效的同时更拼深度。这就需要记高瞻远瞩、深思熟虑,对所发生的新闻事件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要站在当前改革的潮头,结合党在近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新闻格局、定位、走势等认真进行分析,以尽快捕捉到当今时代的兴奋点、社会化建设的制高点、新闻栏目改革的支撑点与发展的生长点,以及记采访创新精神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9.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它的社会影响面是非常广泛的。通过传播,它不仅能够影响到一个个体。而且还可以影响到一个群体、一个领域甚至整个社会。电视新闻节目正是通过正当的社会引导和媒介素养教育,才使观众具有正确的媒介认识和自我行为约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