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教育   5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活     
打开棋盘,在天元上郑重地布下一枚黑子。三十八条经纬线,交织成这世间最小巧而又最变幻莫测的战场。说它小巧,是因为这半米见方的棋盘,区区三百六十一个交点,实在容不下千军万马纵横驰骋;说它变幻莫测,是因为阴阳二气在这一方小天地中,展开了生死相搏。一颗颗黑子白子,依次落在棋盘上,就像两条龙,或者干脆说就是两股气,在这里展开了搏斗。可是突然地,双方都停住了。白子黑子已经布满了棋盘,而且,势均力敌。棋盘上只剩下两个气眼,但都是由黑子与白子共同围成的。显然,哪一方也不敢布子去填掉这两个气眼中的任何一个,因为那会让双方同归于尽。…  相似文献   
2.
今年是世界上第一座“科学中心”——巴黎发现宫成立80周年。通过梳理法国著名物理学家、192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让·巴蒂斯特·佩兰的科研经历和科学教育经历,以及他创建发现宫的缘由和过程,揭示这一科学博物馆发展史上里程碑式事件的背景,可以看出让·佩兰的创新性科学教育理念及其对世界科学博物馆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马之恒 《学与玩》2022,(8):30-31
<正>也许你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画过坦克的简笔画——你会先画出车身两边的履带,再加一个装了火炮的炮塔,一辆坦克就完成了。然后,你大概也会好奇:坦克长成这种模样,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这个问题的答案,要追溯到100多年前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制造的FT-17坦克。它不仅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坦克,而且确定了现代坦克的一些最基本的结构,比如,  相似文献   
4.
现代博物馆需要建立用展品讲故事的脉络,使展品与参观者之间产生联系,引导参观者的思考,使其收获共鸣和感动。本文列举了欧洲科技类博物馆中较为常见的三类“故事式陈列”典型案例并加以分析,尝试展现它们背后的展览策划思路,即重新诠释展品、重新诠释科技史人物、以及运用“小人物”“小故事”展现“大时代”“大主题”这三种编排故事的模式,以期为中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支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支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这是今年江苏高考的作文题,故事很唯美,但在高考结束后,这道题目在网上却招来吐槽声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西班牙发明家费朗·阿尔希那·帕莱雅达在位于巴塞罗那的私人宅邸中,建造了名为“导师”的互动实验室。他基于人类社会必将走向电气化的判断,以及工程师群体认为电气化将重塑人类社会的共识,尝试将德国柏林“乌拉尼亚”科学中心的成功经验,与爱尔兰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面向公众进行实验物理演示的理论体系结合,进行了创立科学中心的早期探索。本文从“导师”实验室诞生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其教育理念的源流,并探索阿尔希那离世后,这一机构更名为“导师阿尔希那”实验室继续运作的历程,以及它未能发展壮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春天热映的歌舞片《爱乐之城》里,位于美国洛杉矶的格里菲斯天文台,成为米娅和塞巴斯蒂安爱情的见证。而这座科普展馆的诞生历程,更是充满了传奇。它的捐助人格里菲斯上校情系星空、不惧误解的救赎之旅,让他在不经意间,参与了孕育现代天文馆的伟业。但如果回望天文馆的发展履历,我们可以发现格里菲斯并不孤单;今天已经遍布世界各地的穹幕天象剧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西班牙发明家阿尔希那在巴塞罗那建造了一座名为“导师”的科学实验演示机构。在其离世后,该机构被命名为“导师阿尔希那”实验室。阿尔希那发展了物理学家约翰·丁达尔关于面向公众进行实验物理演示的理论体系,以寻求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解决方案,在世界科学中心的发展历程中,进行了一次具有独创性但鲜为人知的早期探索。本文通过对导师阿尔希那实验室建设历程的考据,探索这一科学传播史上被遗忘的片段,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9.
“7艘船,7段口述史”是西班牙巴塞罗那海事博物馆2015年6月推出的半永久性展览。它从不同时代的7艘经典船只和7个普通小人物入手,通过7个小故事,讲述人与海洋、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航海技术、国家历史的变迁,在规模有限的展览中传递出较为深刻的思想文化内涵。通过对该展览内容的分析,可了解如何通过小人物、小故事揭示大背景、大主题的方法,以期为中国的博物馆展览设计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正技术护驾远航我们生活在一个被海洋覆盖了大部分表面的星球上。为了沟通彼此,人们建造了形形色色的船舶,以跨越海水的阻隔。随着航行距离的延长,航海者们为了避免迷航而开发出种种导航手段,用以平衡大海带来的不确定性。在早期航海时期,人们常用满天繁星作为导航的方向标。特别是在缺乏陆地作为参照的情况下,航海者可以使用正方形的牵星板,将上下两边对准海平线和特定的星座,根据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