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51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318篇
教育   16401篇
科学研究   4039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1225篇
综合类   733篇
文化理论   452篇
信息传播   308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37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2329篇
  2017年   2254篇
  2016年   1708篇
  2015年   584篇
  2014年   871篇
  2013年   982篇
  2012年   1309篇
  2011年   1860篇
  2010年   1943篇
  2009年   1414篇
  2008年   1543篇
  2007年   2148篇
  2006年   1014篇
  2005年   1172篇
  2004年   908篇
  2003年   763篇
  2002年   527篇
  2001年   388篇
  2000年   278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7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意义]基于版权保护的演化博弈分析,有助于探究数字内容产品的原创主体对仿冒行为是否具有容忍度,以及不同仿冒水平下实施版权保护的策略选择,对规范数字内容产品市场主体行为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借助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原创主体与仿冒主体的利益演化过程,探究版权保护下原创主体对仿冒水平的容忍行为;然后通过细化博弈双方的利润函数模型,探究原创主体容忍度水平的决定因素。[结果/结论]原创主体对较小的仿冒水平存在一定的容忍度,对较高的仿冒水平零容忍。最大仿冒水平容忍度由仿冒交叉收益系数、收益模型常系数、产品研发成本系数和原创主体的产品研发努力水平倍数4个因素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研究时间因素对专利被引频次的影响,可以减少时间因素对技术评价活动的制约,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方法/过程]采集1975-2017年的美国专利数据,开展基于固定效应法的专利被引频次的修正研究。将专利按照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技术领域分组,选定组内均值和6个TOP分位数为被引频次基准,统计当前时间点的被引频次基准线及基准线的历史时序变化情况。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拟合基准线的时序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统计时间点的基准线。[结果/结论]专利公开年份和统计年份的时间差异,使得专利被引频次无法直接进行比较。本文建立了基于不同技术领域、不同公开年份和不同统计年份的专利被引频次基准线,为专利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意义] 探索构建文献情报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支撑面向多领域的智慧知识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AI应用需求,借鉴业界经验,梳理现有资源体系的问题,从多层次多维度扩展资源体系;构建可靠数据处理流程和计算平台,支持高效数据采集和处理;研发智能化数据治理工具,实现知识资源的有效治理,确保提供高质量数据资源。[结果/结论] 已初步形成覆盖多类型、多学科的科技文献大数据知识资源体系,构建完成高度自动化的数据采集治理流程,实施多重数据质量控制,积累数亿高质量数据,且为多个知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CiteSpace V可视化应用软件,以"体能"为研究主题从CNKI数据库中16本体育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中检索出1979-2018年中977篇文献作为研究数据,绘制体能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分析我国体能领域研究的现状和研究的热点。结果显示:本研究领域呈抛物线走势,2010年开始缓慢下降;体能、体能训练、二元训练理论和项群理论一直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点;国内学术研究团体逐渐形成,重要作者有茅鹏、曹景伟、张洪潭、袁运平等作者;体育类院校是该领域重要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5.
David Kaldewey 《Minerva》2018,56(2):161-182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cept of “grand challenges” as part of a shift in how scientists and policymakers frame and communicate their respective agendas. The history of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helps to understand how identity work in science and science policy has been transformed in recent decades. Furthermore, the question is raised whether this discourse is only an indicator, or also a factor in this transformation. Building on conceptual history and historical semantics, the two parts of the article reconstruct two discursive shifts. First, the observation that in scientific communication references to “problems” are increasingly substituted by references to “challenges” indicates a broader cultural trend of how attitudes towards what is problematic have shifted in the last decades. Second, as the grand challenges discourse is rooted in the sphere of sports and competition, it introduces a specific new set of societal values and practices into the spher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is process can be characterized as the sportification of science, which contributes to self-mobilization and, ultimately, to self-optimization of the participating scientists, enginee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6.
7.
Letters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