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杨澜吴征“分家”在十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3年的风风雨雨,当吴征在今年10月轻松地说出他将淡出阳光文化时,不知道他的心情是否真的轻松  相似文献   
2.
3.
在数学教学中,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必须运用数学中的各种思想,综合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数学中的对称思想,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1.运用对称思想,加强解题的深刻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地球的南半球顶端,有一块神秘而洁净的土地,她就是地球的第七大陆——南极。那里终年积雪,刮着寒冷的风,只有勇敢而又耐寒的企鹅、海豹等动物能在这里生存。千百年以来,这块土地一直吸引着人类好奇的目光,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想。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终于有机会登上南极大陆,慢慢揭开她的面纱,展现在人类面前的,是一位楚楚动人的清秀佳人……  相似文献   
5.
2001年,《新语文读本》的问世给出版界营造了一个新的生长点,也为教育界开启了一扇思想之门。其后,《大学人文读本》隆重登场,青岛王泽钊老师凭藉《新语文》教材而成为传诵一时的“新闻人物”,深圳严凌君老师的“人生阅读书系”也即将正式出版……种种迹象表征,这场由教育界内外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所极力倡导的人文启蒙的大幕已经渐次拉开。  相似文献   
6.
《英语世界》是全国第一家选取国外英语报刊文章精粹并以英汉对照酌加注释的方式刊出的杂志,创刊至今已25年.在20世纪80年代,杂志社因雄厚的编辑力量、资源丰富、治学严谨,多次被评为优秀期刊,因而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到20世纪90年代末,全国已发展到有七八十家英语刊物,《英语世界》的市场份额被大幅度分割.基于这一状况,为适应新的局面和市场的需求,《英语世界》在正式成立杂志社的同时,调整营销策略和整合营销手段,发行渠道由原来单纯依靠全国邮政局发行而扩大为多渠道发行,涵盖对全国图书批发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代理商的分销业务.  相似文献   
7.
茶寿周有光     
丁东 《文化学刊》2014,(1):37-38
周有光先生不但是时代风云变幻的同步观测者,而且是思想前沿的独立发光体。他说,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在全球化过程中经济刚刚起飞的发展中国家,华夏文化也面临脱胎换骨的改造。不但要站在中国看世界,更要站在世界看中国。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少人把美术教育只当作单纯的技术训练,这是一种狭隘的功利主义认识。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主要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教育上,其次才是技法的训练。想象是创造的母亲,没有幻想、联想的想象力就不会有创造的产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给学生们以开拓想象力的空间呢?小孩子都爱看的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这里边包含着无数妙趣横生的情节。这些情节看来似乎荒诞不经,但又合乎生活逻辑,更重要的是它给孩子们安上了想象的翅膀,含有无穷的智慧和健康的情感。我以为开启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应该是第一位的,决不能以什么透视、色彩、构图等技术法则来约束他们,也不能以大人设定的内容来  相似文献   
9.
历史记忆     
丁东 《东方文化》2003,(4):87-9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永远是人类思考的中心问题。而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便是对历史的记忆。因此,当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弥漫的时候,讨论历史记忆本身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丁东 《出版参考》2011,(1):41-41
我最早读何方先生的文章是在2003年。非典流行期间,李慎之先生突然病逝。我对朋友们倡议,向李慎之生前友好广泛征稿,编辑《怀念李慎之》文集。当时何方先生写了本书中的《悼慎之》一文,通过社科院美国所的赵梅女士转交给我。我才知道李慎之有一位交往几十年的老友名叫何方,年龄比李慎之稍长。因为我对何方先生大半辈子从事的外交工作和国际问题研究缺少关注,所以对他在专业领域的成就竞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