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教育   1篇
科学研究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28 毫秒
1.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集约度的测算是一个综合过程,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制度政策的影响促使评价的内涵、技术标准也应有所调整。首先,本文阐述了受工业用地标准控制政策的影响,工业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出现性状差异,最终会影响集约度的测算精度;其次,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通过与国家、地区工业用地控制标准的对比,对义乌市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初步分析,并简要探讨了现有标准的适用性;最后,为了检验评价指标性状差异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采用了熵权法的权重赋值方法,测算了义乌市的工业用地集约度,并与AHP方法测算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现有的工业用地控制标准还存在许多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②指标性状的差异确实影响到了工业用地集约度,若不考虑指标性状的差异,将得到一个高估的评价集约度;③通过与现有标准的对比分析以及进一步的测算,义乌市的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有进一步提高的可能性及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运用DEA模型对34个大中城市2003年和2009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进行评价,再借助Malmquist指数对34个大中城市在2003-2009年期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土地储备供应决策综合效率水平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2003-2009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升;各地区土地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基于以上结果可知,为提高土地储备供应决策综合效率,土地储备机构应从改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方面着手:①要合理决策土地储备供应,引导土地理性需求;②土地储备机构应适时调整各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储备量和供应量,适当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此外,还需完善监督机制,防止政府短视行为;部分城市政府应积极探索优化土地储备模式,以提高我国大中城市整体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 β1X1i β2X2i β3X3i 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市目前正处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及功能转型过程中.该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通过统计描述、定性分析,系统地考察了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关系,研究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合理确定和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个待验证的假说.随后,用经济计量模型:Yi=α+β1X1i+β2X2i+β3X3i+εi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并估计人口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调整等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计量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影响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城市化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带动了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张,而产业结构调整则有利于城市用地的集约化和用地结构的优化.研究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假说,其结论可以有力支持当前的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功能转型政策,对其他的转型城市而言,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苏、浙、皖农户秸秆处理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漆军  朱利群  陈利根  李群 《资源科学》2016,38(6):1099-1108
为了系统地研究农户秸秆处理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秸秆综合利用的合理政策建议,本文以小农经济制度理性假说为理论基础,通过Logit模型的建立,构建了农户秸秆处理行为模型,对苏浙皖三省473个农户样本的秸秆资源处理行为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秸秆焚烧行为主要受户主年龄、禁烧补助以及农户对秸秆焚烧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还田行为主要受禁烧政策执行力度、家庭生活能源情况、秸秆还田意愿和还田技术指导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农户秸秆出售行为受农户出售意愿和附近是否有秸秆收购站点等因素的影响。为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率,首先,要继续实行秸秆禁烧政策,并加强对农户的秸秆综合利用的知识宣传;其次,要加大对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并完善相应的政策扶持制度;最后,要通过政府、企业及第三方组织等共同努力建立健全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相似文献   
6.
透明度原则是WTO重要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目标。本从透明度原则对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和影响出发,探求如何改进国土资源管理的方式、转变政府职能,从而创造与国际惯例接轨、充分发挥市场作用的社会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7.
刘庆  陈利根  杨君  何长元  沈飞 《资源科学》2010,32(9):1734-1740
利用长、株、潭城市群近年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及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资源的时序变化入手,宏 观分析了该区域耕地动态变化的趋势,并先将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相结合,定量研究了耕地数量变化的驱 动机制,然后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与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法来进一步验证驱动因子与耕地数量变化的 内在关系。结果表明: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得出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是影响耕地减少的主要动 因;但是,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进一步发现耕地数量的变化与因退耕还林政策导致的林地面积变化这两者之 间不存在协整关系,无法进行Granger 检验;而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引起该区域耕地数量显著变化的说法也不十 分确切。研究结果将为控制耕地减少速度、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土地合理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对于人多地少的中国而言,抑制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城市用地无序扩张现象,是一个重要且急迫的问题,而政策调控的前提条件则是理清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机制。通过对中国不同规模、不同行政级别城市用地扩张驱动机制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本文尝试着构建了一个更为细化的城市用地扩张理论框架,并利用2001-2011年中国24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固定效应模型检验,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工作假说。研究结果表明:①人口对城市扩张的作用随城市规模升高而递减。小城市用地受到三产业发展推动,而中等城市、特大城市用地则受到二产业发展的推动,其中特大城市受到二产发展更强的影响。大、特大城市较之中小城市,用地扩张受到政府财政支出更强的推动。政府招商引资行为仅对大城市用地扩张有促进作用,对于小、特大城市反而有抑制作用。土地财政的增加也会显著推动城市用地扩张;②相比于地级市,高行政级别城市的政府财政支出对其用地扩张有着更强影响。由于高行政级别城市中政府干预能力较强,土地资源存在错配的问题,二产业仍然是高级别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中用地扩张的强影响力因素,这则有悖于城市发展中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在证明了城市间存在异质性之后,本文建议,相应的城市用地调控政策应该意识到城市间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给出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刘庆  陈利根  张凤荣 《资源科学》2009,31(5):787-793
为探讨我国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非农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本文采用经济计量分析方法检验了1986年~2006年耕地非农化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耕地非农化数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两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68.07%;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化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且必然带动数量的急剧增加,而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非农化数量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非农化资源消耗量的上升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因此,为协调耕地非农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实现既保经济又保耕地的目标,必须从城市土地内部挖潜,把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先补后占”等系列耕地保护政策作为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顾媛媛  陈利根 《资源科学》2014,36(2):311-320
本文首先运用DEA模型对34个大中城市2003年和2009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进行评价,再借助Malmquist指数对34个大中城市在2003-2009年期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土地储备供应决策综合效率水平受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共同影响;2003-2009年土地储备供应决策效率有所改善,主要得益于规模效率的提升;各地区土地投入存在不同程度的冗余。基于以上结果可知,为提高土地储备供应决策综合效率,土地储备机构应从改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两方面着手:①要合理决策土地储备供应,引导土地理性需求;②土地储备机构应适时调整各类不同用途的土地储备量和供应量,适当调整土地供应结构。此外,还需完善监督机制,防止政府短视行为;部分城市政府应积极探索优化土地储备模式,以提高我国大中城市整体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