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苏教版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四则混合计算”的整理复习后面安排了“探索与实践”,如下图:
  通过探索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增加2,长方形的面积是原来的94。教学至此,已经完成了既定的教学任务。但是,总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数学教学除了引领学生经历过程,给学生一些正确结论之外,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可做。正如郑毓信教授所说:“在问题解决后还要继续前进。发展学生的思维可能是更贴切的做法。”于是,我专门安排了一节课,进行了三次追问,引领学生经历了如下的思维之旅:
  追问一:对不对———从举例验证走向公式推导
  通过两个例子的计算,学生得出了上述结论之后,我没有停留在发现结论的层面,而是引领学生主动地去对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
3.
4.
理所当然,"以人为本"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关注学生思维"的基础之上。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同时,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的思维。而"关注学生的思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笔者认为下面的三点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抽象概括能力还不够成熟。在数学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强化学生的感知经验是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石,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智慧引领是学生实现抽象概括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学完了6年的课程,学生就快要毕业了,对他们来说,也许最后1个月的复习已经并不重要,与6年相比,1个月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他们开始绞尽脑汁地互相写起留言,开始三三两两用相机捕捉童年的记忆,不厌其烦地谈论暑假的生活与初中的去处……似乎已经没有人还记得正在进行着的复习!但是我怎么才能阻止他们这样呢?一个奇妙的想法突然间在我脑中闪现。这时,正好该整理复习整数、小数的计算法则了!正觉得这样的课枯燥乏味呢。一个灵感,一举两得。对,就这么办。第二天,我走进教室,出示了第一题:据统计,中国人的平均寿命大约为72岁,请你算一算,平均起来人…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数学教材第十一册第54页的思考题如下: 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的得数,能发现什么规律? (1)1/2-1/3=()/() 1/2×1/3=()/() (2)1/4-1/5=()/() 1/4×1/5=()/() 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吗?  相似文献   
8.
现象描述与错因的调查: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学生调研测试。一年级有一道题目:8和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选项有:10、5、18。检测的正确率为100%。六年级也有一道类似的题目:23和下面的哪个数最接近?选项有:12、43、65。检测的正确率为72%。就这个问题我同六年级老师进行了交流,得到了两方面的答案:一种解释是学生的知识增加了,思维能力却倒退了。另一种解释是高年级的学生思维越来越复杂,考虑的越多,反而越不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我又找来几个出错的六年级同学了解了他  相似文献   
9.
前一段时间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同年级教师普遍反映,对于一位数在前、整十数在后的加法算式,学生错误率相对较高。比如:7+30=73、4+50=45等。通过调查、了解,分析得出原因:有些学生把上面两道算式看成70+3=73、40+5=45,导致计算结果有误;也有学生受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在前)的加法算式的影响,比如:30+7=37,40+3=43,从而得出错误结果。找到原因后,再作深入分析,发现第一种错误主要是由低年级学生知觉的模糊性与不精确性所导致。而第二种错误,其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学生对整十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在前)的  相似文献   
10.
数学离不开做题,但题海战术并不能够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老子说:"少而得,多则惑。"数学教学需要的是精讲精练,一题多用。因为"少"到只有"一题",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专注集中,因此,反而能够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下面笔者就以自己执教"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73页第8题"的教学过程谈一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一、读懂这一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审题比较笼统、粗糙、粗枝大叶,往往不能够清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