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式课程是一个充满丰富意义的文本,等待着教师去觉知、探索、挖掘和建构意义。教师对正式课程的理解是一个理解——建构——再理解——再建构的循环往复过程。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幼儿园正式课程即是2001年7月由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2.
早期学习标准是对接受教育的儿童所获得发展的预期,是儿童在早期教育中应该知、会的基本标准。美国DAP发展到DCAP的过程丰富了早期学习标准的的文化适宜性内涵。实现早期学习标准文化适宜性的方式包括:标准的制定者须来自不同文化背景,标准所依据的理论和研究经验须经文化适宜性方面的考察,给不同文化背景的课程开发者和实施者留出空间,通过评估来调整早期学习标准的文化适宜性,标准要交给社会各界审议。  相似文献   
3.
经验、反思和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斯纳曾在1989年提出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理论上来讲这个公式是成立的,但是在实践中,却没有公式表述得这么简单,并不是教师只要经过反思,就能够成长。研究和实践都证明,经验、反思和成长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这个公式如要成立,还需要诸多的外加条件。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早期教育质量一直备受研究者、家长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但是这一领域却充满了争议,人们对早期教育质量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谁有权力决定质量的内涵,以及如何测量质量等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重新建构早期教育质量的内涵,整合早期教育质量观在以上三个维度上的不同争议,并与幼儿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5.
关于托幼机构质量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研究者真正开始关注质量——托幼机构的质量是由哪些成分构成的,质量本身是如何影响幼儿发展的。研究者重点讨论的变量有班级组成、课程和托幼机构的哲学、物质环境、员工特征、师幼互动以及家长与教师的交流等。基于这些认识,开发了众多测量工具来测量和评价不同托幼机构的质量,如幼儿教育环境量表(修订版)、幼教机构整体评估、保育人员互动量表等。这些工具的出现和使用表明对幼儿教育质量的高度关注,也表明该领域研究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在所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公开提倡"科学为本的研究",明确要求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研究项目必须提供科学的研究证据以证明其有效性,并表态只资助那些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以科学为本的研究"的推行引发了美国诸多教育研究组织及人员对它的争议性讨论,并对美国的教育研究趋势和方法产生了系列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之间存在非常复杂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对于二者关系的传统认识主要源自实证主义的认识论。从实证主义、现象学一解释学和批判理论的认识论来考察,会发现课程理论源自具体的课程实践,具有多种类型,二者之间是一种平等对话和开放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市场因素渗入学前教育课程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具有非义务教育属性的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它表现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开发及课程实施等多个维度上.这种渗入既给学前教育及其课程带来些许活跃因子,也带来诸多消极影响.有效消解其消极影响,将有助于学前教育课程回归其本真价值,进而提高我国学前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一场课程标准驱动的变革,而课程标准的制订是一个历史过程、社会政治过程和技术专业过程。课程标准的这些属性要求研究者采取多种研究取向。课程标准研究取向分为历史取向、实证取向、质化取向、社会批判取向和技术取向,它们各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相互构成了共生共存的关系。随着研究取向研究的深化,课程标准的研究将会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首先梳理IC的发展轨迹,然后选取国内外典型的IC案例进行比较,指出国内的IC由于体制、资金、人力资源等原因建设缓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应从5个方面组织IC资源体系。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track of Information Commons(IC),then selects several typical IC case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for comparison.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domestic IC develops slowly because of the institutional,financial and human resources reasons.Accordingly,the paper suggests that the university library should organize IC resources from 5 asp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