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家的哲学观与社会公众的哲学观是分别从不同的视角,以不同的致思方式,形成的对哲学的不同境界的自我理解。我们应关注社会公众的哲学现,不能将哲学“贵族化”,而应大众化;应当使哲学成为一种人人“都可实践”的存在方式,人人都可接受的话语系统,人人都能在生活世界的活动中领悟的生命精神。在哲学的不断发展中,我们既要以哲学家的理性思维去深化哲学,保留哲学形上的致思方式,推动哲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又要开启大众的心智,培养其哲学思维,让哲学在大众的生活中绽放出智慧的花朵。  相似文献   
2.
重视学法指导事半功倍石嘴山铁中赵继伦传统的教法,教师只在传授知识方面下功夫,对如何使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个问题往往不想或很少想。这样做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法指导作为重要的一个教学内容进入课堂教学,这是教学观的新突破。所谓学法指导就是说教...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墨家素以辩学著称于世。以往学术界主要从逻辑学角度研究墨家辩学,侧重于整理或挖掘其逻辑思想内容。以至于出现了将墨家辩学等同于逻辑学,甚至在比较逻辑的研究中,将墨家辩学看作是与西方传统逻辑相同的逻辑类型。笔者以为,这里涉及到研究者的研究方法和视角问题。作为墨家文化的主要内容,墨家辩学从一个历史侧面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它既与儒、道、法……等各家文化有某些共性的文化特点,也表现出本学派的文化特质。本文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探讨墨家辩学的文化特征,以求对它作出更为合理而又全面的解释。 (一) 重效益、讲实用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价值取向。“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犹不信”。以实践应用作为文化建构的价值取向,是墨家辩学所体现的文化特征之一,是传统的实用理性价值观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在媒介化生存中,建立并维持积极的校园关系,对大学生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和谐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情绪稳定性、宜人性以及外倾性,亲社会性,信任、懂得原谅、感恩等积极人格特质是积极关系形成的基础,将其运用于具体的社交媒介交往中,是积极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积极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媒介能力。在积极媒介素养作用下,通过积极的情绪体验提升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大学生既能在压力中得到有效缓解,也能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幸福,并促进积极传播主体的发展,形成稳定的校园积极关系。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课网络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网络资源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作为优化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受到广大教师的普遍关注。本文论述了思想政治课网络资源选择时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教学中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有效途径,强调教学资源的选择要恰如其分,教学资源的运用要恰到好处,只有正确选择与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才能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时效。  相似文献   
6.
<正>教育是为了让人学会生活,让人懂得如何创造生命的价值、追求生活的意义;让每一位求知者在生命的历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实践;让人在文化的继承和超越中实现“自我对话”与“人的大写”。教育是一种生活,一种健康、纯真、充满智  相似文献   
7.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理性是规定并调节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间关系的理性观念,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确定、话语的表达、教育方式的选择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觉之以省",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理性的生成与行为外化过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交往视角的忽视、教育内客的缺失、"主体闻性"的遮蔽,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谐交往理性要求教育者在教育中实现交往理性的回归,理性地思考自我以及自我与被教育者的交往关系,力求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和谐交往中达到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9.
刘芳  赵继伦 《成人教育》2013,(6):115-118
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德性不仅是人的精神需要,同时也是"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德性养成应该是在科学发展理念中实现终极目标与时代性目标的统一。在当代社会道德主体的多样性,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致使社会道德约束在人们心中日趋淡化,这将极大地影响社会的协调发展。德性养成需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提高主体的批判性和反思能力,在多元文化中学会选择,建构符合时代精神的人生境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吸纳世界的先进文化,重构德性培养的教育模式,加强民主政治的建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于《墨辩》逻辑,以往的看法大多是认为,它是与西方传统逻辑类型相同的中国古代的形式逻辑理论。对此,笔者提出以下不同的看法,以就教于各位学者。(一) 在西方逻辑发展史上,人们已经习惯于将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逻辑称为传统的形式逻辑。但是,不能不承认,将传统逻辑称为形式逻辑并不是一个严格的科学术浯。传统逻辑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