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学语文》1997年第三期上所载评论员文章《回旧本体,走出困境》抓住了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关键。文章条分缕析,鞭辟入里,读后深受启发。语文教学改革实验有不同的要求和层次,有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但殊途同归,最终都要落实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上来,落实到  相似文献   
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世界将经历一次巨大的转折。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成功方式的新的世纪。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建立全新的学习观念,学习内容,学习体系和学习方法,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也就是说,我们势在必行地要经历一场学习的革命,包括教育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深刻变革,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作为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改革经历了不平凡的历  相似文献   
4.
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师对传统的语言训练方法,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诸如修改病句是一种消极方法;语法知识讲得太繁琐是没有意义的;脱离学生语言实际去讲修辞,只会导致华而不实的文风;笼统地提倡多读多写,并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等等。但语言训练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究竟是什么呢?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对语言能力进行一番剖析。所谓语言能力,是指一个人用字、遣词、造句的能力,或者说,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在字、词、句中,哪是决定语言能力高下、强弱  相似文献   
5.
教艺说     
教艺者,教学艺术之谓也。教师之授业,以其教学艺术而分高下也。夫艺术者,其要旨在于创造,其生命在于灵气也。刻意模仿之作品,硬套生搬之技术,虽维妙维肖,终雕虫小技而已,难登艺术之殿堂也。以艺术之理,探教学之法,教学艺术之奥妙明矣。欲言教学之艺术,必先明教学之规律也。教学规律者,教与学之规律也。教之规律在于善教,学之规律在于善学也。善教者,不在教人求知,而在传授求知之  相似文献   
6.
最近看了一个关于小作家脱颖而出的材料,吃惊之余,便陷入了沉思。继17岁的韩寒写出《三重门》和《零下一度》之后,各路少年英才也纷纷亮相,竞显风流。13岁就写出《打开天窗》《正在发育》等4部作品的蒋方舟;12岁就写出《踏莎行》和《少年英侠》两部长篇武侠小说的邹琳;6岁就写出《窦蔻流浪记》和《童年的眼睛》两部书的窦寇;此外,还有被人称作“韩寒第  相似文献   
7.
“过一下思考的瘾”这句话是香港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说的。我第一次读到它 ,是在 2 0 0 2年第 6期的《海上文坛》杂志上。当记者采访张五常 ,向他发问道 :“江湖上有句传播很广的话 ,你说你 30年不读书。你为什么要这样说 ,语不惊人死不休 ?”张五常回答记者说 :“我 196 9年以后就没有再看书了 ,我找不到任何理由要读书。 2 0世纪 6 0年代我读过很多书 ,一个人有读书的阶段 ,也有思考的阶段。我家里一本经济学的书都没有 ,我曾经非常用心地念过 ,三年就睡在图书馆里 ,读了几千本书 ,我在经济学上的基础是很扎实的 ,我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8.
三味与三昧     
“三味”者 ,原意是“读经味如稻梁 ,读史味如肴馔 ,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也就是说 ,读经典著作 ,有如吃米面主食 ;读文史书籍 ,有如吃荤素菜肴 ;读一般普及知识 ,有如吃酱醋佐料。显然 ,“三味”之书对我们都是重要的 ,偏嗜“一味” ,只会造成知识的残缺。名人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 ,没有“博” ,不可能“专” ,要想“术业有专攻” ,必须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鲁迅年轻时 ,除规定的功课之外 ,天文地理 ,花鸟虫鱼 ,无一不读 ,连《释草小记》、《释虫小记》之类的杂书 ,也在闲时翻看。鲁迅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 ,是与他博览群书分不开的。事实证…  相似文献   
9.
智慧与读书     
中国的清代 ,有一位在正史和野史中都赫赫有名的人物 ,他不仅在正统的史传中声名卓著 ,而且在民间也是有口皆碑。这个人物 ,就是乾嘉时期才华横溢 ,被人誉为“一代文宗”的纪晓岚。相传 ,纪晓岚从小就智慧过人 ,在他八岁那年应童子试 ,主考官知其有神童之称 ,于是出一上联 ,令其属对 :八岁村童 ,岂有登科大志 ?纪晓岚随即对答 :三年经历 ,料无报国雄心 !考官见考场对面有一七层宝塔 ,遂再出一联 :宝塔六七层 ,四面东西南北 ;纪晓岚略加思索 ,即应一联 :宪书十二月 ,一年春夏秋冬。主考官不得不叹服眼前这位神童的智慧。还有一个关于纪晓岚文…  相似文献   
10.
读书与结友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往今来,流传过多少交朋友,切磋学问的佳话啊。马克思和恩格斯、李白和杜甫、鲁迅和瞿秋白等等。他们之间肝胆相照的友谊使人感动,他们之间在学术上互帮互补、并肩共进的治学精神,也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朱仲玉所著《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萧颖士的神童,四岁就能写文章,读书过目不忘。他早年与颜真卿、李华、陆据、柳芳等人结为好友,互相勉励,共同研究学问,一时传为美谈。有一次萧颖士和李华、陆据同游洛阳龙门,一起读路旁的碑文。萧颖士读一遍就能背诵,李华读两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