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681篇
科学研究   128篇
各国文化   87篇
体育   93篇
综合类   256篇
文化理论   47篇
信息传播   69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33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836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50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90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在"经世致用","中体西用"观的理论指导下,郑观应极力要求培养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实学人才,阐发了设学堂、废科举、授西学、重考核的培养实学人才的途径.他把政治改良与开通民智、人才兴盛联结起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人才理论.  相似文献   
2.
潘祖荫、叶昌炽与《滂喜熹斋藏书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滂熹斋藏书记》一书的作者、编纂过程及其解题著录特点。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的方法,对《参考消息》的体育视角进行了分析,并就《参考消息》对大众体育认知的导向进行了探讨。结论是:《参考消息》的体育视角包括“关注体育中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以及体育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关注体育人物的不屈精神”;“关注普通大众的体育活动”。《参考消息》对大众体育认知的导向:关注体育的文化性和社会性;挖掘体育的内在精神;理解体育的多元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灵运的《拟邺中》以建安时代邺下诗人为模拟对象,成功地模拟了曹丕记忆中“欢愉之极”的生活。但是,在拟诗中的诸子放弃了各自的理想,安于享乐生活,且忽略了曹氏父子与邺下文士之间的矛盾和摩擦,这并不完全符合史实。邺下之游是存在于曹丕脑海中的完美记忆,而谢灵运却将它扩大为一个时代一个精英群体的集体性完美记忆。  相似文献   
5.
吴之章作为"贞堂九子"之首,是一个文化区域内显赫一时的诗人,却由于各种原因而湮没在历史的烟尘之中,几成"文学化石".有必要运用新时代文学批评的视角,对其生命轨迹、精神面貌、精神产品和艺术成就进行观照和审视,对其本人及诗作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加以发掘和考评.  相似文献   
6.
<诗经>、<楚辞>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两大源流,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二者的文化渊源和艺术手法两方面谈了它们的文化艺术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7.
《小石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在教授这一佳作名篇时,我采用背读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使学生的朗读能力、背诵能力得以提高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用于短小精美的文言文,其重点应放在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上,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隋、意会其理,达到“言似出于吾之口,意似出于吾之心”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8.
<何典>文本中艺术辩证地运用了虚实对比、悲喜对比、雅俗对比和断续对比的表现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讽刺风格,增强了小说的主题表达和文本的艺术张力,从而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显得"分外精神".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2000年至2001年<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图书馆学、信息科学、资料工作>全文转载情况.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文献涉及主题范围和主要作者群,以及我国比较活跃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并对<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选择文献的报道性和学术评价性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文化断裂与《文心雕龙》的“空前绝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具理论体系与思辨色彩,但却成了"空前绝后"的理论巨著.本文从文化断裂的视角探究产生<文心雕龙>的文化背景及其"空前绝后"之因,认为隋唐文化中子家精神的衰微、对六朝文化的过分否定以及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等因素使产生<文心雕龙>式著作的"文化语境"发生变化,产生了文化断裂,因而使<文心雕龙>成为后无来者的千古绝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