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决战,在国共两党的激烈斗争中,国民党内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为了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与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纷纷成立新的民主党派。1945年10月,谭平山、王昆仑、朱蕴山、柳亚子等在重庆成立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简称民联),要求结束一党专制,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相似文献   
3.
donews网站总编辑洪波认为,林肯的三民主义可以很好地说明公众与新闻的关系:of the people(属于民众),by the people(取之于民众),for the people(受之于民众)。但是目前中国的大众对新闻的理解有很大偏差,习惯于将自己作为信息的接受者而没想要作为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我国近代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思想,长期以来人们更为注重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政治观念,因为它作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在中国的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三民主义内涵丰富,体系完整,过多地注重政治解读就会忽略文化角度的解读,因此本文主要从文化方面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5.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史》第77页讲到三民主义时,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对此如何理解,教材没有详细说明,很多学生有疑问。下面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一、要搞清“三民主义”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纲领。1905年孙中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政治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1.民族主义,是指“驱…  相似文献   
6.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革命政纲。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体系。辛亥革命前,三民主义经历了一个由民族而民权而民生的发展过程。辛亥革命后,三民主义又经历了一个由民生而民权而民族的恢复和发展过程。此间它不断增添了一些新的思想成分。当中国的旧民主革命在五四运动后转变为新民主革命时,孙中山得到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在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宣言中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样,他的三民主义就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阶段相适应,…  相似文献   
7.
苏艳萍 《档案与建设》2020,(2):83-86,77
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他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关系是很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共早期党员施滉与孙中山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交往。他曾赴广州谒见孙中山,聆听孙中山的教诲,征询求学的目的和方向;赴美留学后,坚定捍卫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进行反蒋斗争;在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时,撰写毕业论文《孙中山评传》,对孙中山的革命生涯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成为孙中山逝世后我国最早研究孙中山并为其撰写传记的人。  相似文献   
8.
从2007年高考文综第38题第(2)(3)(4)问的设问看,应该说考查的是学生语文学科的阅读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因为,既不涉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也不涵盖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课本知识,如此用材料设问进行考查,不但使教者再强调知识掌握的重要性也很难使学生信服,也使教者不知如何把握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标准和尺度。而第(5)问更是让人一头雾水:一是二战后的  相似文献   
9.
张维为 《云南教育》2011,(20):26-27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中国今天仍有启发,是我们精神财富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共产国际如何与孙中山国民党建立联系、发展及对中国国民党的影响的论述,阐释了中国革命初期,共产国际对国民党的影响,及对中国共户党与国民党第一次合作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