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卫 《班主任之友》2004,(11):39-39
说到“世袭制”,最早要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夏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民主推选的禅让制,自己继承父亲的职位,并镇压了反对势力。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了中国“家天下”的创立。  相似文献   
2.
<正>焦点分析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禅让"是原始社会末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军事民主制度。传说中的尧、舜、禹等部落联盟的首领的更替就是"禅让"的结果。禹死后,其儿子启凭借实力,夺取了联盟首领的职位,结束了军事民主制的历史。此后,在整个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王位继承都实行世袭制度,通过"父终子及"的"家天下"形式,维持王位的继承。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古中原地区,至迟在黄帝时代就存在着帝王家族世袭制。帝位始终只在黄帝族、以黄帝为始祖的同宗子孙中更替。黄帝以后有父死子承与避位先帝亲子的惯例,且尧舜禹生前也并未转让帝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匈奴政权中的单于及四大封王的世袭史实分析,认为:匈奴实行以长子继承为优先原则的继承制。只有出现特殊情况时,才在前单于、王的血亲范围内选择继承者,如弟、季父等。匈奴世袭制反映了其对生产和生存方式的适应。  相似文献   
5.
我国史前社会在黄帝时期已进入酋邦阶段,并开始结成松散的酋邦联盟。随着的始政治经济的发展,联盟所跨地域及整个黄河中下游。隧盟内的政治权力结构具有宝域型的集权的特点。由于酋邦时期社会经济基础和原始政治有了明显不同于氏族部落时期的新发展,酋邦联盟最高首领职位的禅让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禅让制和世袭制冲突和斗争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前国家王权时期的一些政治特点。  相似文献   
6.
日前读到《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12期古云天先生的《谈谈“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过渡问题》一文,文中主要是针对河北宣化一中任莉萍老师所提出的“禹建立夏朝。那么禹在把王位传给儿子启之前他的统治是属于‘家天下’还是‘公天下”’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讨论,并由此涉及到有关“禅让制”和“世袭制”的过渡问题,很具启发性。笔者此文,拟为大家介绍与禹之禅让传说有关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丽 《文教资料》2008,10(5):70-71
中国传统社会制度的生成机制是制度的保守性和君主、臣民的寄生性、依附性,制度本身的自我抑制.法律的官僚化,有它滋生的土壤,导致传统制度经久不衰,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人仍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8.
9.
吴双喜  杜夏英 《考试》2014,(9):21-24
<正>先秦政治制度经历了原始社会民主制(禅让制)到夏商西周王位世袭制、王族内部宗法制、地方分封制再到战国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萌芽的演变历程,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的特征。秦汉至明清,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