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6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告传播中的性别歧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中的性别歧视 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张祺副研究员指出:电视广告中存在着过分突出女性性特征的现象,说明我国电视广告中存在着性别歧视问题。在抽取了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和兰州五地的10家电视台的999条广告样本中,青年女主角占83.1%,而且从外观上看,女主角的“理想”外观比例占81.8%。相比之下,青年男主角只占61.6%,而且“理想”外观比例为51.0%。张祺还介绍说,26.4%的女主角衣着突出了身体的性特征,而男主角则为4.1%。在出现女主角的广告中有63.5%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2.
网络新闻的现实格局与发展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从边缘走向主流我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005年7月,中国社科院公布“互联网调查报告”。其中有数据证实: 网络新闻的重要性,可能超过了此前的直觉和预想。在全部的网上行为中,网民使用最多的服务就是网络新闻(65.9%),而在美英等西方国家,90%以上的网  相似文献   
3.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雯琪 《新闻窗》2011,(3):64-65
2011年春节期间,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广大博友中迅速传开。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  相似文献   
4.
2007年6月26日,由陕西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和陕西电视台台研究发展部、都市青春频道共同主办的《民生新闻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西安举行。陕西广播电视协会会长、陕西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李选政出席会议并讲话。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有中国社科院中国新闻事业研究室主任时统宇、四川大学教授欧阳宏  相似文献   
5.
《中国广播》2007,(4):79-80
中国社科院2007年重点研究和谐社会建设重大理论问题;中科院重锤打击学术造假,整肃科学不端行为;中央电台有线收费数字广播在天津落地播出;中国广播网银河台入选2006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国际台与“国家汉办”联手在土、埃、肯等国建立“广播孔子课堂”;“上海广播节目展播周”活动在加拿大举办.  相似文献   
6.
李天伦 《留学生》2011,(2):41-42
并不是每个海归创业都能成功,根据中国社科院《2009年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海归创办的企业明显存在“三三现象”:大约1/3能有较大发展,1/3勉强维持生存,1/3处于破产或半破产状态。  相似文献   
7.
高峰 《留学生》2011,(11):41-41
中国社科院2010年《全球安全与政治》报告显示,中国正成为全球最大的移民输出国,由新富阶层与知识精英构成的投资移民热引起社会关注热议。 据报道,美国投资移民总数近两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4000多人中七成来自中国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仅中国申报人数就翻了一番,超过1000人。 不仅如此,加拿大也成为中国投资移民的理想之选。据加拿大研究报告称,投资移民为加拿大经济带来了每年20亿加元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新闻媒体打破了广播、报纸、电视三足鼎立的原有格局,促使传媒领域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言,网络传媒有一天将会取代传统的新闻媒体。但网络新闻应该怎样界定,如何加强管理,学界和业界对此颇有争议。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认为,网络新闻就是指通过因特网发布、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Usenet News)、邮件列表(Mailing list)、公告板(BBS)、网络寻呼(ICQ)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发布者(指首发)、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①…  相似文献   
9.
舒坦 《文学教育(上)》2008,(11):157-157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帕慕克5月22日在中国社科院从代表作《雪》谈起,以“我们究竟是谁?”为题作专题演讲,帕慕克敬重的中国作家莫言和帕慕克作品中国翻译沈志兴均来到现场。帕慕克主要探讨了小说的艺术力量,想像力对一个小说家和读者的至关重要性等问题。在帕慕克看来,“小说提供我们把自己的生命当成别人的生命,把其他人的生命当作自己的生命来书写的机会”,“小说的历史就是人类解放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论坛》2007,(7):18-18
中国社科院实施了“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共确立了100个项目。本书撰写了个学科的发展报告,涵盖了主要学科的发展史、科研成就、学科前沿、重大问题研究、学术发展趋势等重要内容,对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