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9篇
科学研究   4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有关研究人员曾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主体化进行过研究,但其中的客体涵义有很大的局限性,即仅仅指在校大学生;因此客体的主体化也仅仅是指在校大学生由被教育者转化为主体。无疑这个概念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该文从新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内涵,从而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客体的主体化也有了新的涵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形势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部平衡被打破,在现实的操作中我们需要重新整合其内部各因素,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构建一个新的理想模式。以学生党员为主导的高校思政教育新模式从主客体体系、目标体系、内容形式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优化内外环境,创新教育内容与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理想模式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韩春宏 《广西教育》2013,(18):20+23-20,23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何为“以学生为主体”?不少教师理解不透彻,认为教师少讲一点,学生多做一点练习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被主体化”。笔者结合新课改以来的教育教学经验,认为要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咏物诗在发展过程中,其托物言志传统至六朝时渐被专事咏物所取代。在此期间,竟陵八友咏物诗的创作无疑是最突出的。他们对咏物诗的突破与创变与汉魏以来的士人精神嬗变及文学观念的演进密切相关。其咏物诗体现了主体化、娱情化的诸多特质。就咏物诗整个发展阶段而言,竟陵八友在咏物诗由体物过渡到体人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安巧珍 《教育探索》2011,(3):126-127
科学准确地把握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取向是增强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前提.新取向,一是指从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上,突出主体化的取向;二是指从思想品德教育对象的个体特点出发,注重咨询式的取向;三是指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强调自律性的取向.  相似文献   
6.
浅析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Web3.0下新兴的一类开放互联网社交服务,微博在教育领域开始被关注,文章从信息传播泛主体化、处理碎片化、交互背对脸及平台使用开放化等方面分析了微博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微博在教育中的六大应用,以期为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弊端及改革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教育理念的转变,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在应用中显现出的种种弊端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在学校体育改革试验中,对于体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获得了进展。章从宏观角度探讨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及改革趋势,为加快学校体育教学科学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纪录片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关于纪录片创作争论,大多离不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本文从多个角度对当代纪录片创作主体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纪录精品应该是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纪录片的主体意识通过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两个层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发展以需要为根本动力而处于一种由可能性到现实性的无限转化过程之中。若把人类的现实视为植根于人的需要本质而发生的自然界的物质、能量和信,包的运动和相互转化在人那里所达到的主体化、手段化和对象化新形式,则人的潜能就是这“三化”通过本身的特殊机制而标示出来的、带有一种强烈必然趋势性的可能性。整个人类的发展,就是以“需要──潜能──现实,这样一种整体化的演进方式不断地向新的境界推进的。  相似文献   
10.
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新探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梁俊雄 《体育科学》2001,21(1):26-28
研究目的为探索群众体育组织网络的社会化发展。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等研究方法。从哲学、法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中探求社团实体化的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的5项内涵:即成员的主体化、纲领的务实化、组织管理的一体化、物资的实力化、经济的实体化等,这是体育社团持续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