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148篇
科学研究   415篇
各国文化   167篇
体育   445篇
综合类   502篇
文化理论   76篇
信息传播   548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63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40篇
  2014年   982篇
  2013年   941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116篇
  2010年   1045篇
  2009年   938篇
  2008年   1122篇
  2007年   761篇
  2006年   591篇
  2005年   467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487篇
  2002年   386篇
  2001年   316篇
  2000年   241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秋季,即将起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下的新教材,我们准备好了吗?语文新课程实施、新教材使用,并不是割断历史另起炉灶,而是在前一轮十多年课改的基础上,丰富、深化和升华。我们不吃透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则必然停留在过去;我们不好好检讨刚刚走过的课改探索历程中的得与失,就可能会让好的教学经验得不到发扬光大,错误的教学行为一再反复,造成教学资源极大浪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相似文献   
2.
陈茹 《教育艺术》2021,(2):65-65
书法教育进入学校,是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习书法的益处不仅仅在于实用,更大的意义在于练习过程有益于增进学识修养,有益于陶冶情操,有益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但书法课程如何有效实施,怎样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又是摆在学校面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3.
古人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可见,方法引导的重要性。另外,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而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互动式"语文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学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纵览《千字文》的书史长河,无论千字韵文的诞生是多么地富有文化气息,还是千字文的书写名家名帖辈出,都绝对是蔚为壮观,值得欣赏。欣赏书法作品需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局部欣赏要关注点画间的表现力,整体欣赏要关注结体章法的独特美。拓展延伸,更显现了千字文书写的蔚为壮观。学生在学习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书家精神在书法作品中的显现。  相似文献   
5.
对二十世纪中国诗歌中写“树”诗以及一些“树”的意象进行了归纳、整理,分析不同时期“树”诗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征,指出了它们与古典诗歌不同的新的特质,呼吁建构一套能解决中国现代诗歌实际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6.
杨虹 《学语文》2002,(2):22-22
《早发白帝城》是一首经典抒情诗,通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诗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特别值得回味。这一句章法上的价值,前人早有评点。如沈德潜:“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唐诗别裁》)。刘永济:“‘两岸猿声’一句,虽小小景物,插写其中,大足为末句生色”(《唐人绝句精华》)。  相似文献   
7.
“松桂”,“鸾风”,“桃李”三种意象在李白的咏物诗中具象征性,诗人咏“松枝”以象征自己的高洁人格,描绘“鸾风”以表达自己的凌云之志;借“桃李”来高刺趋炎附趋势的小人品格,这三种意象从正反两方面体现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8.
9.
梅墨生 《收藏》2006,(6):41-41
盖中国画之修为也,内文外美,在意象一在笔墨,亏一而不为功。一味讲究笔墨,为笔墨而笔墨,则画失其魂矣;讲究意象与内涵,其旨也然而苦无形式语言之锤炼,则意象与内涵失所凭藉,故已然之旨也不然矣。因是以言,中国写意画堪称内外双修之世艺也。然以此视时下之中国画坛,内外双修者鲜,一味外求者多,甚或外求亦仅在形式而无笔墨矣。  相似文献   
10.
简述魏碑书法在书法史中的重要位置和用笔特点 ,探讨学习书法中刀与笔的关系.主张在学习中要"透过刀锋看笔锋",并对刀的痕迹进行有度的吸收,提出在学习书法过程中从魏碑入手可以开润眼界 ,培养广泛的审美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