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6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唢呐乐器使用非常早,主要使用在一些民间活动中,因此它的民族性非常浓郁。本文在阐述时主要是对唢呐在乐队中应用现状分析,介绍唢呐在现在乐队中需要如何发展,以此来提高唢呐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荣获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会特别奖、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诸多奖项。影片作为一部反映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的艺术电影,改编于同名小说,展现了以西北黄土高原文化为代表的乡村景观与风土人情,通过演员生动的人物形象塑造,借助诗化的电影语言,传递了以匠人、匠心、匠魂为内核,以师徒情、父子情、兄弟情为红线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与艺术情怀。  相似文献   
3.
杨涛 《教育探索》2007,(9):23-24
从历史学的角度比较分析,价值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理论反映的人文社会背景、教育目的、对历史学等人文学科的重视、哲学上的反思和出发点都不一致;二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积极适应20世纪和21世纪社会文化的发展需要,都是国家的基本教育方针的构成要素,都突出了人的和谐发展问题.基于历史学的比较分析,使我们对如何深化素质教育理论得到新的参照与启发.  相似文献   
4.
于都是赣南古文的发源地,于都古文从道情发展而来,却又不同于道情。于都古文用于都客家方言来演唱,但是演唱的时候却掺杂着普通话的语音成分。在用韵上,于都古文的韵辙主要可以归类为心生韵、面应韵和欢闪韵。于都古文的字调和乐调的关系基本上符合"依字行腔"的特点,但是又不完全死板地一一对应。结合语言濒危的评估指标进行分析,发现虽然赣南古文以于都古文最为繁盛,但其濒危情况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5.
于德祥 《北京档案》2015,(11):39-41
何谓会馆?《辞海》中对"会馆"条目的解释为"同籍贯,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北京的会馆见于资料者,较早出于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 嘉隆间."近人瞿总之又有"推其原始者,或云永乐已有之."这两种说法尚未见到实证,现在能名实相证的建于明代的会馆大都在明万历、天启之后,所建之馆且以外埠行业商馆为多.  相似文献   
6.
话说唢呐     
岳岩 《华夏文化》2003,(2):48-49
唢呐 ,又称喇叭、海笛 ,是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双簧气鸣乐器。它历史悠久 ,品种繁多 ,发音高亢、嘹亮 ,过去多在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经过不断发展 ,丰富了演奏技巧 ,提高了表现力 ,已成为颇富特色的独奏乐器 ,并用于民族乐队合奏或戏曲、歌舞伴奏。早在 170 0多年前的西晋时期 ( 2 65—3 16) ,唢呐已在新疆拜城一带 (古称龟兹 )流传 ,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 3 8窟 (开凿于公元3世纪 )壁画中有其图像。北魏时期 ( 3 86—5 3 4)开凿的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第 10洞也有演奏唢呐的伎乐人雕刻。这种唢呐的哨、管身和喇叭…  相似文献   
7.
况俊改 《考试周刊》2014,(17):36+58-36,58
表演在唢呐演奏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果只有娴熟的技巧、美妙的声音,而缺乏表演的演奏,则难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把观众带到乐曲的意境中来。因此,对于每一位唢呐演奏者来说,都要注重在表演方面的训练,尽可能地把乐曲表现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与观众产生共鸣。这就要求唢呐演奏者具备良好的乐感和心理素质、优雅大方的演奏姿势、丰富的音乐修养和音乐内涵,把唢呐艺术提升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8.
在唢呐的学习过程中,其基本的技术技能训练不可或缺.对唢呐的口型、气息、舌、指四方面的基本技术技能理论进行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9.
最佳唢呐音色是通过人体对乐器的全方位调控获得的,不同的演奏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而实现人体对声源与共鸣管的合理调控,是唢呐演奏者获得最佳演奏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钢琴传人中国100多年,已形成钢琴艺术领域内的中西音乐融合,中国钢琴音乐在结构、和声、音乐表现、意境、文化内涵诸方面,都表现出迥然不同于西方钢琴音乐的自身强烈的民族特征。采用以大小调式为基础的功能和声体系,传统和声材料的“有限”改造非传统和声功能的方法,将旋律中的特征音程纵向组合为和声的方法,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十二音序列的运用及自由十二音和声等,形成了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