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真实地呈现人物内心意识.亨利·詹姆斯在小说创作的中后期对写作技巧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实验。在中期小说《梅西所知》中,詹姆斯借助戏剧场景这个手段,抛弃了通过作家或者故事外叙述人站出来讲述的全知模式,让梅西的内心意识自我呈现在这个舞台上.从而达到了真实直接地呈现人物意识的戏剧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辈子的爱     
在古代人眼中,爱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互相体谅、宽容。爱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期待与甜蜜,爱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爱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生死相随。可再多华丽的辞藻,再多感人肺腑的诗句都不及我眼前那平淡相守到老的爱——外祖母和外祖父那一辈子的爱。  相似文献   
3.
《黛西·米勒》是亨利·詹姆斯的成名作,然而正如评论家所指出的:这部中篇小说最初的声誉既得益于它所呈现出的艺术技巧,同时也与作品中同名女主人公性格的模糊性所引起的争论密不可分。应该说在作品问世之初并不全是赞扬之  相似文献   
4.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代表作,他是美国十九世纪文学领域中继霍桑、麦尔维尔之后最伟大的作家,在当时的美国甚至是世界文学史上都享誉盛名.笔者认为该小说脱离了詹姆斯之前的小说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美国小说中“浪漫传奇”的传统.《一位女士的画像》开创了詹姆斯成熟时期小说创作的基本形式,其中个体道德成长的过程需要“社会性意识”的培养和对个人主义思想的扬弃.该小说中不仅表现了个人意识和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社会形式形成了自觉的认同.论文就从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自由观中去解读小说中的关于婚姻与自我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人的心灵世界广阔无垠,深邃无底,特别是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人们的心灵世界更加纷纭复杂、变幻多端。创作实践证明,单纯展现人物心灵世界,最容易滑向干燥无味、平淡无奇。因此,展现人物心灵世界,必须讲求艺术谋略。心灵化叙事方式,为广阔地深入地揭示人物心灵世界提供了重要的艺术方法。一.视点人物作用西方现代叙事理论奠基人亨利·詹姆斯提出视点人物概念。所谓视点人物,就是在其视角下观察叙事世界、表现叙事世界的作品人物。亨利·詹姆斯主张小说家尽量采  相似文献   
6.
《奉使记》作为亨利·詹姆斯晚期的优秀作品因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和作者对该小说主题意义探讨所留下的空间而增加了该作品的模糊性,造成读者理解的困境。本文欲以读者反应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伊瑟尔的文本召唤结构理论分析《奉使记》,试图解析读者困境的缘由。  相似文献   
7.
正提到威尼斯,无论是实地造访过,还是仅仅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媒体了解过,人们心目中关于它的形象肯定是千差万别,几百年来,对威尼斯的记述更是多如牛毛。正如美国著名作家亨利·詹姆斯在其作品《意大利时刻》中所写的那样:"威尼斯已被描绘书写过成千上万次,而威尼斯也是世界上唯一不用前往便可造访的城市。随便打开哪一本书,你就会找到有关这座城市的赞歌。关于威尼斯,显然已没有什么可说的。大家都曾去过那里,带回许多照片。大运河就像我们当地的大街一样,没什么秘密可言,圣马可教堂的名字听来就像邮差的按铃声一样熟悉……再也没有什么新鲜事可说了。"或许真的如此。但是,其中就有一本书值得永  相似文献   
8.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运动的先驱者,亨利·詹姆斯在他的著作《小说的艺术》中阐释了小说创作方面的观点。他不但用自己的小说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而且为"西方文学观念的变革和小说理论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重点从《小说的艺术》入手,分析亨利·詹姆斯的小说理论,以及其对现代主义小说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亨利·詹姆斯早期国际题材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是以美国人旅居欧洲为背景,着重表现美国人从天真到成熟的艰难的"认知过程",以伊莎贝尔悲剧性却充满力量的婚姻结局表现了欧美文化相融的复杂过程.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融合亨利·詹姆斯的漂泊经历来表达19世纪新旧大陆文化碰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的叙事手法为切入点,应用叙事学中的内聚焦理论,对其作品《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女主人公伊莎贝尔·阿切尔的心理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詹姆斯作品中固有的心理描写开创了文学创作心理描写之先河,这种创作手法一改现实主义初期刻板的人物形象塑造,使伊莎贝尔的形象因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而栩栩如生。因此,詹姆斯通过内聚焦手法所展示的这幅心理画像实际上是一个立体画像,画像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充满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