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8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学的本质论意义,体现了儒家美学的基本内涵,因为仁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所以这一世界才是美的世界,诗的世界,所以这一世界充满勃勃生机,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溢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这一观点对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儒家以仁为人性的基石,为儒家道德秩序的建立提供了立论的出发点,泛爱生生是儒家人性论的精神所在,既具有道德的内涵,也具有审美的内涵,它显示了中国人对于生命的独特理解,并且深化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2.
20 0 3年 1 2月 1 9— 2 1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 ,中国文化书院、中华孔子学会协办举行了“中西文化与人的精神发展国际学术论坛”学术研讨会 ,与会学者做了精彩发言 ,本刊将陆续发表部分学者的发言摘要或提交的论文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仁学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它有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和广泛的教化功能。由家庭血缘之爱的"孝悌"到"亲亲而后爱人"的"大仁",再到克己复礼以行仁。可以说孔子仁学就是主体自觉的一种结果,它的最终回归是人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儒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儒家仁学思想不断推演深化的结果,从最初提出“爱亲”到面对不断扩大的族群交往关系而推出“爱人”,儒家的道德思想不断得到升华,更把这种“爱人”上升为一种为民为国的大任,为完成这种大任,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这是儒家爱国主义的最高境界。通过挖掘儒家爱国主义精神,提振人气,凝聚人心,增强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孔子仁学思想在于塑造人完美的人格,使人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价值观念和群体意识等思想规范,这些思想规范对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本文分析了孔子仁学思想和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归纳了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缺失,进而提出了孔子仁学思想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文化学、哲学、美学视角探索武术关学思想之源,研究认为:武术美学思想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主线派生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想的萌芽、形成、发展和完善均植深于中国大文化系统之中,不同程度的渗透着民族风俗、习惯、心理、情感、艺术、文学等因素,同时也受到了儒、道、佛家等思想的滋哺,是一种多学科相互作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的哲学观,决定其思维方式,指导其思想体系。文章从孔子的主要的哲学思想出发来探讨他的体育思想。文章重点分析了孔子体育思想的特点,即“仁和礼”。1 孔子主要的哲学观[1]1.1正名孔子认为,一个社会要想走上轨道且井然有序,首先需要的是“正名”。这就是说,客观存在的种种事物应当与它们的名字的本来含义一致。换言之,每类事物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这个名  相似文献   
9.
仅两万字的《论语》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与精华,而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可对于“仁”,孔子却始终没有作出一个确切的解释。虽然后人进行过种种解读,遗憾的是该问题至今仍莫衷一是,没有一个让众人信服的结论。本文欲从《论语》“仁学”提出的背景对“仁”字的含义以及其对孔子思想的统帅作用做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老子、孔子双方的思想相差甚远,实则二者的思想不完全是对立的,生活在几乎同一时代的两位圣贤思想上有相融的一面。老子只是对孔子思想中的违反自然的成分持不同态度并非全盘否定,孔子对老子的思想也有所继承和发挥。老、孔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而不是相互完全独立的两个体系,老子之自然有利于孔子之仁的发挥影响,而儒家之仁德也有利于来实现老子所向往的自然之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