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体育   7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王洪中 《收藏》2001,(6):65-65
每当在报端及电视上看到我国某地受旱灾或水灾时,我就会想起我珍藏的一枚为兴办水利发行的旧中国介休纸币。  相似文献   
2.
绵山,亦名绵上,后因春秋晋国介之推(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又称介山。它地处汾河之阴,距介休市区20公里,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境,最高海拔2566.6米,相对高度1000米以上,是太岳山(霍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  相似文献   
3.
历史时期,洪洞、介休两地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水利碑刻。这些水利碑刻的内容显示,当时官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公示祭祀方式、水利约定,无非就是要起到其对民间社会的有效社会控制,因此,水利碑刻也就具有了一定规范意义。从某种角度说,水利碑刻的这种规范意义与习惯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汾河流域水利秩序与社会管理的特有途径。  相似文献   
4.
晋商是中国最早的商帮之一,在明代及清代初期,都是国内商帮中的佼佼者。但从清代中期开始,晋商开始走下坡路,最终默默无闻,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介休范氏是晋商中身份、地位以及经营活动都比较特殊的一个望族。明清两代,介休范氏经历发端、崛起、鼎盛乃至衰亡的过程。介休范氏的衰亡,有其历史必然性,也有其自身的原因。研究介休范氏兴起、发展乃至消亡的过程,对研究晋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开展网络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开展好网络教研工作是教科研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教科研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6.
宝卷是一种在宗教(佛教和明清各民间教派)和民间信仰活动中,按照一定的仪轨演唱的说唱文本。明清时期,统治者镇压民间教派,西北偏远地区成为民间教派宣卷活动的主要区域。由于地缘接近的关系,陕北说书的演唱形态、信仰仪式以及传统书目与山西介休宝卷十分相似,明显受到宝卷的影响,并与山西境内流传的三弦书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杨旭 《现代语文》2016,(4):10-13
王寅(2014)基于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以"命名转喻论"对专名问题作出了统一解释。地名作为专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命名活动也遵循"命名转喻论"。文章基于"外延内涵传承说",以介休村名为例阐述了地名分类、地名转喻的外延内涵传承过程及原则,研究发现:基于喻体内涵可把地名分为特征和属性(自然、人文景观)、来源和生成(历史)、作用和功能三大类;地名转喻的外延内涵传承过程可区分为喻体为专名和喻体为通名两种;地名转喻的原则包括:地名所涉本体和喻体须满足转喻映射的某一默认类型;地名转喻过程受多种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的制约;地名转喻会受到一些文化、社会、美学原则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介休市绵山、翼城县绵山和万荣县孤山,对介子推隐居各执一词,那么,到底哪一座是介子推隐居的绵山呢?由于晋杜预注《左传》谓“界休县”,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又作了演义之说,故几乎成了定论,以致误导后辈.据清乾隆《翼城县志》所载,其绵山仅是一个迁移而来的纪念性地名.事实上,介子推隐居的真实之地就在今万荣县孤山(古称绵山、介山).  相似文献   
9.
王鉴 《垂钓》2011,(7):82-82
6月13日.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中国钓鱼运动协会(筹)主办。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山西省钓鱼协会、介休维群现代新农业园有限公司承办的2011年全国钓鱼锦标赛(山西介休站)在山西介体圆满结束。  相似文献   
10.
宽和 《收藏界》2012,(3):128-128
2011年12月21日,由山西省介休市人民政府和山西省晋中市文物局主办,深圳社科院义物研究所、晋中道莅艺术馆等多家文博学术机构协办的“中华名瓷千年介休窑——十二至十四世纪的山西介休窑陶瓷特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保利大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