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92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围绕代位权这一内容,结合司法实践,就该制度的几个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73条规定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债权人为实现其债权可以通过行使代位权来实现.本文拟就代位权行使的法律效力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潘声源 《职业圈》2007,(5X):54-56
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法律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的实现而采取法律措施,这些措施称为合同保全措施。其中代位权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就代位权的概念、特点、性质、构成要件及代位权的效力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作为债权人具有什么样的权利,通过什么方式,采用什么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通过对新合同法有关内容的分析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5.
为了防止债务人的财产减少而给债权人的债权带来危害,法律允许债权人为保全其债权的实现而采取法律措施,这些措施称为合同保全措施。其中代位权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就代位权的概念、特点、性质、构成要件及代位权的效力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债权人的代位权是《合同法》确立的债的保全制度,其构成要件是:必须存在着两个合法的债权;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且给债权人造成损害;债务人的债权已到期;债务人的债权不是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债权人应当以自己的名义通过诉讼的方法先例代位权,其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代位权的行使,对债权人、债务人和次债务人均产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7.
张坦  刘佳 《考试周刊》2010,(38):239-240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民事法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适用代位权制度时是选择传统民法的入库规则还是选择我国《新合同法解释》第20条中所规定的债权人优先受偿规则,涉及代位权制度基本的价值冲突的协调过程。我国合同法明确规定采纳"优先受偿规则",此种规定可谓横空出世,突破了原有的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中引起了很大争议。本文认为,合同法应改变现行的规定,采纳"入库规则",同时,对代位权的配套规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为相关司法理论和实践提供一些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代位权制度可谓合同保全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债务人消极地不行使权利而危及债权时,由法律赋予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以保持债务人的责任财产的一种制度。代位权体现的是债的对外效力,其所对抗的是债权与债务关系之外的次债务人取得债务人的财产。法律赋予债权人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保持了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保障了债权人利益实现。符合了代位权立法精神和目的。  相似文献   
9.
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归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法对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未作规定,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却扩充了合同法关于代位权效力的规定,由此引发了民法学界的种种争论。目前,关于代位权行使的效力,有入库规则说、平均分配说、优先受偿说等几种观点。行使代位权的债权人之债权可分为债权人在行使代位权之前的原有债权和债权人因行使代位权支出必要费用而享有的新债权两部分,对于原有债权和新债权,在不同情形下,可采取不同的清偿规则,从而使债权人行使代位权的效果归属动态化。  相似文献   
10.
债权人代位权制度是我国《合同法》规定的一项崭新的法律制度。它的确立使我国民法债的担保体系在理论上进一步完善,司法实践部门尤其是企业界期盼着该制度能够在解决"三角债"以及优化交易环境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众所周知,一项法律制度的目标能否实现,相当程度上依赖立法的科学和司法的准确。为此,笔者就代位权有关诉讼问题作以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