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依据《水经注》对漯水水系的记载,结合实地考古调查,发现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龙风坡村东北的黄土城遗址就是战国至汉代代郡下领县之一的桑干城。桑干城在西汉时期曾经作为代郡的郡治,一度是代郡的政治、经济中心。桑干城兴盛于两汉,毁坏消失于北魏时期。  相似文献   
2.
代地原本是代戎活动的区域,战国时期一直处于赵国的治下.赵国对代地先后采用了设立封君、设置郡县、归边将统领以及流亡后成立代王国等统治方式,各种统治方式下赵国都给予代地相当大的自主权.这种策略总体上是成功的,使得代地为赵国成为军事强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茅铂 《档案天地》2014,(8):60-63
正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东距蔚县城也仅10公里。暖泉古镇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建制至今。1993年,古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4.
飞狐道是连接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重要通路,飞狐口、飞狐关皆位于飞狐道上,它们与紫荆关、五阮关、倒马关、隘口等关卡共同形成一个防御体系。飞狐道的形成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先秦时已经有飞狐道的交通路线雏形,而汉代飞狐道则是汉匈交战的必争之地。光武帝时修治飞狐道是为了防备匈奴和卢芳势力的军事威胁,其路线当自代郡至平城,并没有北通汉上谷郡郡治沮阳县。  相似文献   
5.
说“恒代”     
学术界只知道"恒代"是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出现的,作为恒州代郡的省称,特指代都平城或其周围地区.殊不知在迁都洛阳之前已经出现"恒代",作为恒山代地的省称,泛指北魏国人拓跋族居住地区--"代地".北魏之"代地",即北魏拓跋猗卢代国代王"始封代土",与春秋战国及西汉初期的代王封地有相承关系.从区域概念上界定"恒代",就是北魏迁都洛阳之后的朔州黄河以东和恒州地区.恒代区域的东面是太行山脉,南面到恒山山脉和雁门山,西至黄河,北达阴山,可谓山河险要,易守难攻,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风社俗,不仅是拓跋魏的肇基之地,也是拓跋氏政权攻取中原的根据地,还是拓跋氏政权南下江淮的北方屏障,对北魏的政治变迁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