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逃离"是女性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作《欢乐之家》中的主人公莉莉在恋爱,婚姻和社交生活中处处显示出"逃离"的心理趋势。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和霍尼的女性心理学来分析,莉莉的"逃离"不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逐,而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姿态。通过一次次的"逃离",莉莉才能逃离男权世界,挣脱父权制对女性的束缚,寻找真正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最终到达精神自由的彼岸——真正的"精神共和国"。  相似文献   
2.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和伊迪丝·华顿都是20世纪著名的女作家。曼斯菲尔德出身于新西兰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而华顿出身于美国上层阶级,这使她们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以开创自己的文学生涯。曼斯菲尔德和华顿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妇女运动和各自不幸婚姻的影响,她们成长为妇女运动的先锋。在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她们勇敢地站出来为女性的权利而呼吁。尽管她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写作方式,同为女性,她们的作品尤其是她们的短篇小说有着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3.
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伊坦·弗洛美》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小说中人物身心的畸形象征着人物的异化;故事发生的地点--麻萨诸塞州象征着束缚、压抑人的清教传统;矿野和森林既象征个人与自由,又象征危险与邪恶;主人公的居所、季节等要素也各有其深刻的象征意义.丰富的象征意蕴加强了小说的深刻性和批判意识,也使华顿超越了自己.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伊迪丝·华顿是20世纪早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夏季》一反她一贯采用的上流社会背景,描写了下层社会的切丽缇·罗亚尔反叛现实,追求理想却又被现实所困的悲剧故事,展现了她成长过程中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本文从成长主题这一角度切入,着重分析成长主题,以及小说如何凸显成长主题的。  相似文献   
5.
《罗弓热病》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故事讲述了现已寡居的瓶位旧时时闺中密友在罗马的邂逅。作家通过对潜意识行为、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层层推进,揭露了双方多年的隐情。小说的题目及文中的织物、古罗马剧场都有其深层的象征意义,展示了爱情的嫉妒与残酷,塑造了人物的鲜明性格。本文拟从这三方面对小说进行解析,揭示其在人物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双性同体的新角度分析伊迪丝·华顿的小说《纯真年代》中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指出男性人格支配下的纽兰同时也具备女性意识的思维。正是这样一个男性人格与女性意识冲突下艰难生存的角色,建构了华顿自身的"双性同体"文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纯真年代>是美国著名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品.本文通过三位主人公在面对爱情时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而揭露了当时纽约上层社会的虚伪与冷漠.而这段发生在所谓"纯真年代"里并不纯真的爱情则表明作家对于纯真爱情既憧憬又胆怯这种复杂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8.
伊迪丝·华顿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她擅长用冷峻的笔调和入微的心理描写,以特有的视角审视女性们的婚姻和命运。本文拟通过短篇小说《另外那两位》来分析其中的凝视和权力,旨在揭示男性对权力的掌控决定女性的从属地位,进而使女性的自我丧失。  相似文献   
9.
王翔 《科教文汇》2013,(26):59-61
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在小说《纯真年代》中,通过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所处的爱情和婚姻困境展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纽约上流社会环境中世俗传统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对抗,以及个人真实情感追求与禁锢的宗族权威之间的一场失败的斗争。本文试图以分析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原型理论视角剖析该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及对其命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蕾 《陕西教育》2009,(2):76-76
本文以精神分析的角度,深刻分析<纯真年代>的男主人公纽兰·阿切尔的人格面具和阴影的作用和内在根源.从而以另一个崭新的视角分析风俗小说家伊迪丝·华顿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