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6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5489篇
科学研究   304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108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25篇
信息传播   196篇
  2024年   44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659篇
  2013年   467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550篇
  2010年   443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380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27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胜利油田近几年保滩促淤湿地保护实验工程及海堤防护工程的研究和实施,研究并实施了适用于滩海及浅海域和水上管桩沉桩施工工艺,为该区域管桩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型EPO类兴奋剂——Darbepoetin(也称NESP,Aranesp)的结构、药动学特征、临床应用情况及其滥用危害性的介绍,进而推进我国反兴奋剂工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贫病交困的晚年,用全副心力酝酿写成的。他以先前看见的一个年轻军官弑父为情节核心,塑造了老卡拉马佐夫和他的三个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志趣和生活倾向的儿子:老卡拉马佐夫纵欲贪婪,大儿子德米特里粗野率直、狂暴任性;二儿子伊凡对社会抱着犬儒主义的怀疑嘲弄态度,小儿子也就是作者的理想人物阿辽莎却真诚地相信爱可以战胜一切邪恶。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审美活动中的作者与主人公>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两书存在着矛盾之处:前者重视"整体性",而后者则推崇趋向于分裂的复调小说特征.笔者认为巴赫金的这个矛盾之处标志着他从传统审美观念向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向,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虽然具备某种复调小说的特征,但是比较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它更具备现代性的艺术特征,这种特征即为整体性的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5.
6.
吉首大学图书馆迎评促建加强图书馆建设国家教委发文布置在1995—1997年,分别对108所普通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评价。吉首大学校领导抓住机遇,提出“迎国检、上台阶、创特色”的奋斗口号,制订了“迎评促建工作目标”,把国家教委颁发的评价方案中的33项三...  相似文献   
7.
苏轼的思想融通百家、博大精深,与他的人生三个阶段对应。苏轼的思想有三个境界:黄州时期以前是第一境界,这时他思治天下、探寻人生;黄州时期是第二境界,通脱旷达、幽怀破散,他不再汲汲于世俗功利和传统价值标准;第三境界是岭南时期的天地境界,确立了“无思”、“无待”的生活试,实现了人生的审美化。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家发现,除了营养物之外,动物和鱼类还需从环境中摄取大量的非营养物质——各种抗菌素、维生素和促生长物质(环境激素)。这些物质对鱼类健康生长是不可缺少的。例如,当环境恶化时(例如水中缺氧),  相似文献   
9.
东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内容、结构及其发展轨迹上各有其特点,其差异的哲学基础在于对人性善恶的认识不同;西方为以“民法”为主体的私法精神和法治精神,东方(中国)为以“刑法”为主体的公法精神以有治国方略上“德主刑辅”的人治与德治结合的精神。东西方法律文化相结合的理想模式应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保持法律文化先进性的关键在于保持开放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教学论研究中,存在着对科学——实证教学认识方式的推崇与贬斥两种对峙的态度。本文立足于教学基本问题,以斯宾塞、梅伊曼、拉伊、斯金纳为线索梳理这一认识方式的发展脉络,从研究的问题域、体现的价值尺度、遵循的致思趋向展示了这一认识方式的主要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