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提出的“雅体、野体、鄙体、俗体”不仅指语言使用上不同而产生的文体区别,而应指整体风貌的优劣区别。所谓野体,应指过于艺术粗糙,质直粗朴之体。所谓俗体,可能是多写尘世庸俗之想,声高曲下之体。所谓鄙体,是格调低下,文风浮靡之体。所谓雅体,可能是在兴象寄托,辞采清秀雅润的基础上表现淳朴淡泊的高雅感情。这可能包含对齐梁文风的认识和当时文学状况的忧虑,对文学发展走向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據"字在《南部档案》中的不同表现为基础,对照《汉语大字典》和各种俗字典收录的"據"的俗体以及相关碑刻文献,勾勒"據"俗体演变的轨迹和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论古人佩玉习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它既是汉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表现。古汉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载体,它“因形示义”,与汉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玉在先民的眼里,不仅可以免灾护身,保佑婴孩健康成长,而且还可以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代表佩戴者的道德水平和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
章以吐鲁番出土唐景龙二年写本《论语郑氏注》经部分为材料,梳理其中的一些用字问题,从而略窥当时字的使用状况,尤其是大量存在的俗字异体,同时亦对传世《论语》有所补正。  相似文献   
5.
辨字形是训释中古佛经词语非常重要的一环。章通过辨认异、俗体,解释了中古佛经的两个词语,补正了成说。  相似文献   
6.
俗体艺五小项:跳绳、踢毽子、跳牛皮筋、乒乓球、腰鼓。笔者所在学校选择这五小项民俗体艺项目进校园,是因为这五小项具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7.
8.
立足于嘉靖《保宁府志》,整理出17个“稱”字俗体,按照形体关联度分成3类论述,以图展现其流变概貌,这对于促进汉语俗字研究的发展以及加深汉字简化的认识将有所裨益。同时,对于推动《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等大型辞书的修订工作亦将有所裨补。  相似文献   
9.
寒山诗分为雅、俗两类,俗体诗表现出世俗性与叙事性的特点。世俗性是说寒山诗具有由宗教学向世俗学蜕演的倾向,重在展示世俗生活。叙事性首先表现为事件、场景、人物等因素代替情感因素成为诗的内容,其次表现为诗歌结构采用了旁观叙述的模式和时间布局的方式。在寒山作品中,俗体诗占三分之二,代表了其总体创作倾向,同时也体现了唐代俗学的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0.
雅与俗观念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观念,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学史,雅文学与俗文学一直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在俗与雅的影响,嬗变和演进的交替中,中国文学的发展态势呈现出主流文体越来越通俗化,文学消费主体越来越大众化,这成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向和基本规律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应当对中国文学史有新的视角和新的描述,对当下中国文学有新的认识和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