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4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军训日记     
凌晨两点半,尖锐的哨声便如电流般将耳鼓贯穿,刺眼的白炽灯吞吐着苍白的光圈。骤然惊醒。今天三点要组织拉练,又恰好赶上我值夜,粗算来也不过睡了两个多小时。摸索着从床上爬起来,半眯着惺忪的睡眼,耳畔同学们抱怨的声音似穿过连绵的群山和泠泠淙淙的小溪才幽幽的飘进耳里。穿戴洗漱完毕,抄起压缩饼干和水壶,提着混混沌沌的脑袋风风火火地奔赴十二公里的拉练。湿墨渲染的夜,寂静得生畏,只能听到行军途上脚步那窸窸窣窣的呢喃。乡村小道像一条波平如镜的河流,蜿蜒在浓密的树影里。借着昏黄的路灯,依稀能望见兀立两旁的大山。他真像个高耸的  相似文献   
2.
张坤 《高中生之友》2011,(10):13-15
我们作文时常写到景物,常常要有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我们作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景物描写既可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可以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可是不少同学在面对眼前的美景时却不知从何下笔,只是干巴巴地写出几句“美极了““真是太美了”这样不痛不痒的话来,既不能真切地描绘出眼前之景,也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3.
意象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炼。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今天我们将要用心走进这一个诗情画意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雨,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有春雨、夏雨、秋雨、冬雨之分。有细雨、暴雨、雷雨、骤雨等之别,又有落在平原的雨、山区的雨与江河湖海的雨等之异。  相似文献   
5.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古典诗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风格迥然、气象万千,却十之七八离不开”借景抒情”。简言之,抒写田园、寄情山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景观”。  相似文献   
6.
诗与画的共同特点是含蓄而蕴藉。诗是有声的画。诗人把意境以凝练的语言,和谐地绘成瑰丽多姿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间接的形式把主题思想表现出来。画是彩色的诗。作者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以色彩的明暗构成图像。通过人们大脑中潜在的意识联想、想象,达到使其看懂一幅画的目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抒情古诗的一大艺术特点。景愈美,则情愈烈。深厚、激越的情感往往蕴藏于璀璨夺目的景色之中,唐代诗人张继写于旅途之中的《枫桥夜泊》,就是一首著名的抒情绝唱。全诗共二十八个字,把秋江月夜的优美景致描绘得形、声、色、情并茂,与诗人当时旅途的寂寞、辗转难眠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诗人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是何等的高超,感染力是多么的强烈!  相似文献   
7.
聆听雨的诉说 胡晓玲 也许是和雨相遇太多的缘故吧!每当我看到“雨”这个字眼儿,总会浮想联翩,笔前似乎飘来了雨的影儿,脸上似乎扑来了雨的清新气息……的确,雨带给我太多的感觉,尤其是那听雨的感觉更令我难忘!  相似文献   
8.
古诗词教学是学生品味民族文化,内化高尚情怀的重要途径,而借景抒情类诗词是学生最易理解,最能直接和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的类型。古诗词鉴赏也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而其中多考查借景抒情类的诗词。所以,如果把借景抒情类诗词进行汇编,分类整理,划分主题后再教学,将大大提高学生鉴赏诗词的准确性,提高其高考成绩。  相似文献   
9.
<正>一、积累必要的鉴赏知识1.分清诗歌类别中国诗歌源远流长丰富多样,依据题材的不同,可以把诗歌分为不同的类别,有山水田园诗、借景抒情诗、咏史怀古诗、托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和赠友送别诗等。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方面各有特点,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一般特征,有利于正确理解诗歌内容。2.积累相关知识诗歌往往蕴含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诗歌的意外之象更需要仔细品味,这就需要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常  相似文献   
10.
何亚涛 《阅读》2014,(19):18-20
<正>阅读导引对毕业班的同学来说,夏天,是个分别的季节。校园门口的草坪上依旧绿草茵茵,通往教室的道路上依旧笑脸盈盈,可是在即将分别的同学们眼里,这些平常的景象却是多么珍贵,因为它们染上了"别离"的伤感之情,因为"明日又隔天涯"。此时诵读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渡口》,总能让我们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