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各国文化   2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1205年,蒙古杰出首领铁木真以西夏收纳蒙古仇人为借口,发动了对西夏的第一次进攻。《元史》卷1《太祖纪》载:“岁乙丑,帝征西夏,拔力吉里寨,经落思城,大掠人民及其橐驼而还。”从此,拉开了蒙元帝国吞并西夏王朝的序幕。经过长达22年的征讨,1227年,蒙古大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这次出征,给内忧外患交加的西夏王朝致命一击,西夏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王朝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按照封建社会的修史惯例,亡国之史,由一统天下后的王朝来编写,以利于统治者从失败者的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从理论上讲,蒙元时期是编著西夏…  相似文献   
2.
答刺罕(darqan)本是蒙古帝国时代一尊贵的世袭封号,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专以此封号授与对大汗本人或其子孙有救护之恩者。荣膺该封号的人可以享受特权,最主要的如九罪弗罚、俘获和猎获物独自占有、自由选择牧地、免纳赋税,等等。答剌罕一词源于突厥语,意思便是自由自在。孰料到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之际,又翻生出以这一封号命名并体现该封号特性的军队来。答剌罕军是“应募而集”的志愿兵,诞生在旷日持久的攻宋战争(1234—1279)的高潮阶段,兵员紧缺是其产生的最主要成因。当时指挥对宋作战的元军统帅奏称:“我师南征,必分为三,  相似文献   
3.
4.
辽金元3史都无艺文志或经籍志.清人曾作了很多补缺工作.当代学者也有所建树.他们编的各种史志书目包括著录3代作品的通代艺文志、辽代专史艺文志和经籍志、金代专史艺文志和元代专史艺文志4类.这些文献大体反映了辽金元3代的著述情况,是有价值的研究史料.  相似文献   
5.
6.
喻静 《中国文化》2012,(1):79-87
一刘秉忠行状:道人抑或宰相? 刘秉忠的传记资料主要见于《藏春集》卷六《附录》所收之同朝人张文谦撰《行状》、王磐撰《神道碑铭》、单公履撰《墓志铭》、姚枢撰《祭文》。《元史》系"刘秉忠"条于卷一五七之"列传第四十四",《元诗選》初集亦有传略。内典则见于南宋志磐《佛祖统记》和元念常《佛祖历代通载》等,多从《藏春集》中摘编。杨曾文在《宋元禅宗史》中为刘秉忠作了简明小传。本文所论和刘秉忠生平甚为相关,故再为立传并有意凸显相关处。  相似文献   
7.
邵永忠 《图书馆杂志》2003,22(10):71-73
明修《元史》未立《艺文志》,清儒对其进行了补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金门诏、黄虞稷与卢文衷、钱大昕三家。三家补志著作对填补《元史》无《艺文志》之空白,反映元代图书之繁盛,在分类方法之创新,及著录内容中对《元史》和其他志书之补正上,都有所成就,在目录学史上有较大影响,也为研究元代学术文化指示了门径。  相似文献   
8.
张硅,元朝名臣.本文比较、分析了《中书平章政事蔡国张公墓志铭》的两个版本.以墓志铭的制作过程,结合元中后期政治背景,梳理出该墓志铭文本的流传情况,勾勒出张氏家族在元中后期的命运,并认为《元史·张硅传》的史源是墓志铭与元朝奏议档案.  相似文献   
9.
韩儒林     
历史学家韩儒林,字鸿庵,1903年11月2日出生于河南省舞阳县。1919年考入开封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曾参加抵制日货的爱国  相似文献   
10.
我心有主     
佚名 《语文新圃》2010,(7):34-34
元史》里记载着这样一件事:“宋元之际世道纷乱。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唯有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你为何不摘梨止渴?’许衡道:‘不是自己的梨.怎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日:‘世道如此,管它谁的梨呢?它已没有主人了。’许衡说:‘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