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1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多元一体的格局中,民族文化融合始终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发展是重要背景和基本动力之一。作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古典戏曲,其形成与发展也与民族融合这一要素息息相关。纵观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民族文化融合的运行轨迹正好和戏曲发展的流程相伴始终。民族文化融合时起时伏,时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有表现智谋的传统,元杂剧作为俗学和市井学,于此有更突出的表现:有诸多剧目把智谋作为重要题材,加以铺张渲染,并因而造成曲折动人的情节,增强了杂剧的观赏性,迎合了市井平民的娱乐需求和欣赏趣味,亦促进了自身发展繁荣。元杂剧表现智谋,原因较复杂,择要而言,有学传统、体优势、现实背景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3.
李娜 《文教资料》2011,(11):11-12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随着改编的兴起,近年来也受到了作家们的关注。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改编的浪潮推到了顶峰,将经典作品对正义精神的肯定转到了对人性和个性价值的探究。本文对元杂剧和话剧两版《赵氏孤儿》进行对比,探究经典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虽到了元末就已衰落,但杂剧的某些因素如剧目、曲调及演唱形式等,为明清时期的昆曲所继承。昆曲将元杂剧的剧目全本改编或选取单折,继续在舞台上流传;杂剧所用的曲调及其联套形式也为昆曲继承,但根据昆曲的剧本体制,发生了一些变异;昆曲在演唱杂剧所采用俚歌北曲时,也采用了依字定腔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元蒙统治者对汉儒的轻贱和对汉文化的轻视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元代文人因此不得不结束科举仕途的美梦,跌入极其残酷的社会现实之中.他们踽步街头,流连青楼,得以同市井平民广泛接触.他们熟悉市井百姓的语言,了解平民的形象,接受人民的观念,带着民族之仇、国家之恨写出了一部部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元代杂剧.元代公案戏是元杂剧中的一朵奇葩,它洋溢着突出的俗文化意识,反映了广大被压迫群众的共同心声,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鲜明的俗文化品格.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语言通俗易懂,本色当行;二是塑造了众多下层平民形象,展示了他们的反抗斗争风采;三是舞台形象类型化,情节关目雷同化;四是反映了市井平民的思想价值观念.下面本文试图对元公案戏俗文化品格之表现进行一次尝试性的探寻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前对元杂剧的研究是一种文本研究,为此,关于元杂剧的研究应建立文学范式的思路.而从元杂剧文本看,实际上是存在大量叙事成分的.  相似文献   
7.
元代,随着重商经济政策的实施和儒家文化中心地位的偏移以及文人社会地位的下降,中原抑商、贱商的传统商业价值观念呈现出裂变的特点,人们不再简单地否定、批判商人、商业以及金钱,而是对其有了一份客观冷静的认识。作为时代之文学的元杂剧通过对商人、商业以及金钱不同以往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元代意识形态领域内这一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8.
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杂剧作品中不仅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生动、敢于反抗斗争的下层人物形象,而且也刻画了一批对下层人物横加欺压的恶人形象,包括贪官污吏、地痞流氓、权豪势要、富豪恶少等,反映了元代的社会风情、人文面貌、阶级关系。这些恶人形象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学的代表,广泛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生活百态.其主题多样,有关报恩酬情主题的作品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报恩人物身份各异,报恩方式、报恩原因也多种多样,既有报答养育收留之恩的,也有报答济困救难之恩的,还有报答礼遇厚待之恩、活命重生之恩的等等.元杂剧中之所以出现大量报恩主题的作品,一是受佛教因果报应现的影响,二与中国传统报恩文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报恩酬情剧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即作者借作品反讽现实,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  相似文献   
10.
在以弘扬贤达孝义、劝贤劝孝为主要内容的家庭贤孝剧中,元剧作家对“孝”、~睇”这两种传统伦理美德和伦理规范作了新的阐述,指出“孝”、“悌”强调的不仅是下辈对上辈的恭敬和义务,同时还包含下辈对上辈的恭敬和义务的履行与否,这与上辈对下辈的态度、行为、品德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并强调了“孝”、“悌”在传统男权社会中对于家庭的稳定乃至一国稳定都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