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轮 《军事记者》2006,(6):I0002-I0002
或许是夜间拍摄难度大的缘故,在军事题材摄影中,反映我军夜战训练的作品不多,佳作更少。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夜训》这幅作品,在光影运用上有独到之处。作者巧妙利用环境光源,以火红的烟幕为背景,大胆运用逆光剪影拍摄手法,浓墨重彩地勾勒出官兵们冲锋陷阵的矫健身影。画面中熊熊燃烧的火光、升腾翻滚的烟雾、形态各异的身姿,使整个画面极富动感。低影调的运用,恰到好处地渲染了夜战的危险与神秘。作品构图简洁,主题突出,视觉冲击力强。透过火光中奋勇前行的身影,读者能强烈地感受到官兵们誓死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意识和一往无前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第一次听到法国人解释艺术家一词,是在三年前的夏天。那是个星光灿烂的晚上,我与我的导师夫妇正在蓬皮杜文化中心附近一间意大利餐馆吃饭。这餐馆饶有情趣:张张小桌都燃着一支红蜡,光影摇曳,烛泪点点,令人无端生出遐思一串…… 遐思未逝,便来了个吉卜赛女郎,携把吉他。这吉卜赛人长裙百褶,手镯铿锵。只见她右手往六根弦上一抹,听起来,竟像有谁向平静的湖面  相似文献   
3.
张晟 《新闻前哨》2008,(5):71-72
我们经常这样骄傲地介绍自己:“我是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相较于其他媒体的记者,我们有着特有的两个字——电视。 不可否认,电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构图、光影,还是声响、灯光,它都充满着艺术的深奥与魅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从事着这一职业,使我们不仅是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艺术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光影皆笔法     
徐斌 《新闻实践》2008,(11):F0003-F0003
在照片画面中,光影处理、色彩布局、构图取舍等,都属种种形象语言,它们有时表现为一种语法、一种修辞,有时则上升到一种深层次的“笔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浙江省档案馆以《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的制定、实施为契机,从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作。认真落实《浙江省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重大活动档案正常的接收机制。二是建立完善省委、省政肩自主积累。  相似文献   
6.
5年自费2万多元三换相机;发表的130多幅照片,中央级媒体占一半;3幅作品人选济空摄影展并获奖;《中国摄影报》刊发过个人作品选;被多家杂志评为年度优秀作……济空某团三级士官李圣元近年迈步光影世界,一路走过了“闪光”的军旅历程。全团官兵对他痴迷新闻摄影自学成才的事迹津津乐道,并送他“战士摄影家”、“兵记”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一种平面视觉艺术,是在二维空间上展开的造型艺术样式。光和影一直都是绘画艺术的基础和灵魂;离开光影绘画也就失去了意义。而构图作为绘画的章法和布局,更是诸多绘画元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理解光影和构图两种主要造型元素在绘画中的运用,有助于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林青 《文教资料》2011,(29):84-85
在17世纪的法国,伟大的光影大师拉图尔在作品中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光影的认识。那种对光影极具特色的表现方法,可谓十分少见。他主观地使用光影表现画面形式和结构,画面效果独特,这和后来立体主义用几何形来处理画面.力求组织起一种几何化倾向画面结构的理念极为相似.因此画面效果极富现代感。  相似文献   
9.
1月光影宝贝     
《母婴世界》2011,(1):151-151
《母婴世界》联手小鬼当佳摄影机构寻找明日之星.说不定下期封面就是您家宝宝!具体参加方法请留意本期编读往来中的封面宝宝召集令。  相似文献   
10.
<正>不同以往,刚刚落幕的迈阿密海滩的巴塞尔艺术展上,录像作品出人意料地成为一个亮点,而往届都是以静物展为主。许多艺术品交易商都带来了自己的影片,在中间展位集中展示。维也纳的Krinzinger画廊有两部作品参展,其中《切口》是关于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伯拉莫维奇和乌雷1978年的表演。影片中裸体的乌雷以橡皮带拴在墙上,不停地冲向镜头,而阿伯拉莫维奇则呆板地站在一边。在片长25分钟的影片结尾,根据表演情节安排,观众席中的一个男人跑入镜头凶狠地用脚猛踢阿伯拉莫维奇,并将她一拳打倒在地。另一部作品是维也纳艺术家马库斯·哈纳凯姆和罗斯维莎·舒勒的《盛开》,影片中哈纳凯姆和舒勒拿着形状怪异、色彩夺目的物体在乡间漫步,同时画外音中一个美国人在介绍19世纪英国艺术评论家约翰·拉斯金关于风景画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