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5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省得、免得、以免"三词在句法、语义和语用上都有相近之处,但又略有差异,各自都有一些用法体现出自身历时演变的特性,是对外汉语教学中较难把握的词。我们通过对汉语母语语料库、汉语中介语语料库中实际语料的考察,对比分析现行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该三词的处理方式,探讨其得失,并指出对外汉语教学对类似相近或易混淆词语处理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免得懊悔     
宋洁 《军事记者》2001,(9):25-25
  相似文献   
3.
"省得"与"免得"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表示目的关系。二者所在句前后为有意致使时表示目的关系;而前后为无意致使时不表示目的关系。"省得"、"免得"表示目的关系时,与"以免"在语体、语义、句法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省得"与"免得"除了方言色彩的区别之外,在意义上也存在区别。  相似文献   
4.
关小胜跑去了大悠车子家。关小胜知道家里没有啤酒,他想先把啤酒的问题解决了,免得一会儿还得再从家里跑出来--次。大悠车子在关小胜家还没回来,但蔡二梅在。  相似文献   
5.
免得”连用出现于唐代,最初是一个“免+得”的非句法结构,“得”后接名词性成分作为“免”的宾语。宋元明时期,“得”后接成分范围扩大,即由最初的NP(名词短语)扩展至VP(动词短语),甚至为S(短句)。元代“免得”出现了连词化倾向,而最终于清代演变为连词化的“免得”。“免得”连词化的重要动因:一是词汇的双音节化;二是与“得”后接成分范围的扩大以及“免得”所处的位置有关;三是主观性及语境的影响;四是使用频率的提高。句法环境和重新分析是“免得”连词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省得”、“免得”是二价动词,主体与客体论元都是事件,事件之间是互斥关系,其语义背景是“在某一事件的作用下,避免了某一事件的发生”。事件AP与“省得/免得+事件BQ”之间存在目的关系,具体表现为有意目的和无意目的、外向目的和返身目的、已现目的和未现目的。“省得”可分为“省得,”与“省得:”,分别表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以避免浪费”、“避免麻烦的事件发生”。“免得”表示“避免较为严重的事件发生”。“省得:”与“免得”会有交叉,但“免得”比“省得2”主观程度高,感情色彩上严肃、严重。通过考察“省得”与“免得”的词汇化更加印证了两者的语义与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